【参考文献】 [1]杜文勇.受教育权宪法规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 [2]周光礼.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0). [3]朱利安o勒o格兰德.另一只无形的手:通过选择与竞争提供公共服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1. [4]曼瑟尔o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7. [5]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2. [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 [7]约翰oSo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5. [8]马赛,郝智秀.学分制在哈佛大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一兼论美国学分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J].高教探索,2009,(1). [20]段忠桥.马克思正义观的三个根本性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5).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0. [26]李佃来.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重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2014,(3). [27]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体和共同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