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农村家庭义务教育的区位选择(上篇)(2)

时间:2015-11-25 14:26 点击: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地点的选择是以流出农村地区的人口为调研对象,而关于留守在农村地区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地点选择问题的研究还相当少。雷万鹏依托11省的调研数据发现,农村家庭在子女受教育地点的选择上存在趋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地点的选择是以''流出"农村地区的人口为调研对象,而关于"留守"在农村地区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地点选择问题的研究还相当少。雷万鹏依托11省的调研数据发现,农村家庭在子女受教育地点的选择上存在趋同性一绝大多数(87%)的农村家庭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镇学校读书;但差异性特征仍然明显,既体现在居住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家庭教育需求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收入水平和子女就读不同学段家庭选择的差异。回归结果发现,居住区域、家长职业、家庭收入、家长对子女实际就读学校的满意度、孩子就读年级对家庭受教育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⑤孙翠清、林万龙的研究表明,价格(教育成本)只是影响农村家庭是否为子女选择到县城学校借读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教育质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个人特征(如性别、学习天赋等)、父母外出务工、农户的家庭结构对农村家庭是否为子女选择借读于县城学校影响显著;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是否选择进城借读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农户借读成本支付能力。⑥
  虽然上述研究在农村家庭子女就学地选择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研究把农村家庭的选择结果一实际受教育地点作为农村家庭的教育需求,这是欠妥的。因为农村家庭对义务教育学校的选择是_个连续的过程,从教育需求偏好的表达,到孩子正式进入学校就读,中间要经历若干环节。第二,既有研究在抽样地点选择、回归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等方面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比如孙翠清、林万龙的研究以江西某县为调研区域;在变量的选取上既有研究基本上是选择客观变量,而未将家长的教育态度等主观变量纳入模型中。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着重探讨农村家庭对孩子受教育地点需求的意愿问题,并基于_组覆盖区域更广、也更具代表性的数据,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农村家庭子女就学地选择的因素,例如子女特征、家庭特征、父母对教育的态度、非家庭的先赋条件以及政策因素。
  三、研究设计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在本文中,主要使用华中师范大学"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问题研究"课题组在2009-2010年对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的调研数据。①非经特别说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此次调研的数据库。通过对样本进行初步筛选,共获得用于初步分析的有效样本为6105人。表1是家长样本基本信息。然而,量化研究数据''是用来表达总数和平均数的,而这种总数和平均数就必然掩盖了其中的差别和差距,这种差别和差距也许是很大的"②。因此,如果要对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必须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访谈。为此,笔者走向田野,对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在自然情境中"通过与农村家长的互动、倾听、对话、观察等方式来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如表1所示,在有效样本中,男性和女性家长分别占59.6%和40.4%;从年龄看,农村家长的平均年龄为39.7岁;从受教育程度看,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者"的家长分别占24.8%、5.4%、15.9%和4.0%;从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类型看,农村家长职业出现分化,但农民仍占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8.9%,工人占8.9%,个体户或商业人员占6.7%,专业技术人员(如教师、医生、律师等)占3.6%,其他职业类型占1.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