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农村家庭义务教育的区位选择(上篇)

时间:2015-11-25 14:26 点击:
【论文摘要】衣村家庭对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地点的区位选择是一个事关衣村学校布局、教育发展和民生利益的重要议题。利用全国11省区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衣村家庭对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近八成的衣村家庭希望子女就读于城镇学校,但仍有两
  【论文摘要】衣村家庭对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地点的区位选择是一个事关衣村学校布局、教育发展和民生利益的重要议题。利用全国11省区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衣村家庭对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近八成的衣村家庭希望子女就读于城镇学校,但仍有两成的衣村家庭希望子女就读于衣村学校。基于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子女就读学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外出务工状况、父母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是否希望子女在校寄宿、家庭所在区域、是否经历学校布局调整等因素显著影响衣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本研究之政策启示是:既要看到衣村教育城镇化的趋势和复杂性,又要看到衣村学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价值。同时,应高度重视乡镇学校在衣村教育发展中的"调节器"功能。
  【论文关键词】衣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区位选择
  一、导言
  自2001年始,我国农村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撤点并校为特征的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运动"集中办学、城镇化办学成为这次学校布局调整的主导模式,呈现出鲜明的城镇化趋势。纵观各地出台的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文本,均或明或暗地指出:发展城镇学校、撤并农村学校是适应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区位选择的结果。农村家庭是农村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利益主体之一,那么,如果让农村家庭自主选择,他们在学校区位方面有何偏好?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区位选择对农村教育的政策调整和反思有着重要的价值。因为它将成为影响农村学校布局及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不无遗憾的是,现有的关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文献,或者对农村家庭教育需求视而不见,或者将这种需求进行简单化处理,致使对现有的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效果的评价缺乏充足的依据。
  本文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区位选择的文献进行梳理,指出本研究待完善的方向。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和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考察农村家庭教育需求区位选择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变量特点,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第四部分是对实证结果的解释。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政策启示。
  二、文献综述
  在本文中,农村家庭对义务教育需求的区位选择主要体现在他们希望子女就读地点的选择上,即为子女选择到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上学。既有的关于农村家庭义务教育区位选择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流动人口对子女受教育地点选择上一为子女在家乡学校和务工地学校做出选择。许召元等发现,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工作稳定程度、从事的行业类型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陶然等人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性别和年龄、流动人口的工作类型和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的选择都有显著影响。②而对于收入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地点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杨舸等人发现,收入越高的流动人口越倾向于安排子女随迁。③而陶然等人并未观测到流动家庭人均收入对其子女就学地选择的显著影响,但他们发现,农民工家庭收入的构成与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相关一农民工家庭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越大,其子女被带到父母务工城市就读的可能越大。④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