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温习近平主席4次出访看今天中国外交 我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为学员栩栩再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3年3月履新以来先后4次出访的精彩画面:从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到骄阳似火的非洲;从远隔重洋的拉美到举世瞩目的中美会晤;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亚到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从G20峰会到上合峰会、再到APEC峰会,不到7个月时间,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不仅对13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还在4个重要的国际多边舞台悉数亮相,5次“习普会”、2次“习奥会”引人瞩目,与40多国领导人或政府首脑的会见、寒暄也颇受关注。直至2013年10月8日,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从巴厘岛的APEC会场归来,为今年中国外交布局收官之作画上了圆满句点,赢得了外交开局的高分。这样,使学员对新一届领导集体即当今中国外交的大轮廓有了较为清晰而直观的认识:从布局来说,“先外后内,先易后难”完整呈现;从意义来看,收官之作——APEC会议对周边秩序贡献尤为重大;从风格来讲,积极进取外交尽显大国风范。 我还仿照颇受欢迎和关注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现场来了一次《中国汉字拼认大会》,借此向学员介绍了一篇篇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撰写的描写习主席出访的优美文章和述评,使他们在字里行间领略今天中国外交风采的同时,还美美地享受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使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违规调账。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与办法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经费的效益。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 参考文献: [1]欧阳安:《国际法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6页。 [2]楚树龙、金威主编:《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3]丁明:《审时度势,铸就辉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历史冋顾》,《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5期。 [4]高成瑨:《立国外交大国外交全球外交——中国外交战略三步走研究(1949-2049)》,华中师范大学申请硕士论文2012年。 [5]吕宁思:《熊光楷称“韬光养晦”翻译不当使国外误解》,凤凰网,2010年9月24日。 [6]京华时报记者商西:《习近平半年会见40余国领导人频频引用诗词俗语》,新华网,2013年10月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world/20131009/c_12549735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