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加强就业部门的专门指导,建立就业帮扶机制 在高职院校所在地可以建立统一的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完善师生“一对一”跟踪和帮扶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求职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按照地区匹配现场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对接,对高校提供的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兜底安置。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与此同时,提供一些公益性、创新型的就业服务项目。如提供各类毕业生免费求职登记、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开辟院校合作平台、实行免费人事代理、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活动、举办各类公益性人才招聘大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见习制度、举办毕业生职业能力免费提升培训、举行就业服务进高校系列活动等等,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服务。 4.3给予特惠政策,鼓励和激励民企招人 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录用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特惠政策。如招用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即可享受年内所得税和增值税适当减免的政策;政府可以适当对新招收的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其1~2年的见习期间,在工资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民营企业录用就业困难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等。 5毕业生自身促进其走出困难就业群体的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观。择业观念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因为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的特点,造成了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理想工作难找,艰苦的工作不愿做,如果不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就业。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生就业的优势就在于其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大学期间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能力储备。三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学生从入大学校门起,就应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从业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素质、社会素质的修养。四是高职院校学生还应该增强自信心,培养较强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复杂的劳动力市场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属于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宏雷,刘雪辉.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 2王宝生,如何应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J].教育与职业,2003(5) 3李伟,赵瑛,张建民.新世纪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吕建德.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3) (责任编辑舒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