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专业限制型 所谓专业限制,即指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学专业在当今社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限制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于性别也有一些要求,而目前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女生一般就业过程中的选择要比男生少些。 3高校层面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型毕业就业的策略 3.1适当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信心 高校对因心理问题阻碍了择业进程的就业困难群体,要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缓解因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其确立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两件事情是:第一,让就业困难群体对职业进行正确认识与评价,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第二,对就业困难群体学生自身的客观、科学评价,认识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自身的素质状况和素质优势。心理辅导过程中着重引导就业困难群体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确定职业适应范围,进行合理的选择。 3.2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 改革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前提。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培养上多套用普通本、专科教育模式,所办专业大量重合、针对性不强,开设课程实用性不够。这种与市场相脱节的培养模式,导致广大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一线高级工人招不到,而普通模式培养的人才一大堆,使高职毕业生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自然造成其就业偏低。高职院校必须牢固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以“三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改革教学体制,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行一系列变革。要大量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实践和实习环节顺利进行。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师资水平、办学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 3.3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要逐步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纳入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强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职院校的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将工作层层落实。大学中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培养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3.4完善和开拓就业市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在维护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和提供更广阔的择业舞台。加强高职院校与“关系单位”的联系,密切合作,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创出自己的牌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政府层面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型毕业生就业的策略 4.1设立专项经费,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
各级政府可以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设立专项经费和帮扶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可增加帮扶项目,同时形成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机制,进一步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