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3)

时间:2016-04-06 09:47 点击:
云技术的成熟,使原来分散于各处的资源汇聚成为可能,我们需要通过资源聚合来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以方便使用者便捷地完成资源的查阅、资源分享和经验共享,完成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现在很多网站已经提供

  云技术的成熟,使原来分散于各处的资源汇聚成为可能,我们需要通过资源聚合来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以方便使用者便捷地完成资源的查阅、资源分享和经验共享,完成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现在很多网站已经提供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功能,它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既是知识的受益者,也是知识的贡献者。基于此,我们借鉴公共图书馆的思路,将校本资源中的文本、视音频、课件、照片、动画等资源进行了统一的元数据管理,搭建了全校性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标准化集成与重组,同时也规范了校内自建资源属性,提出要按照文件类别、学科、专业、主题、年份、教师、专题、学院等类别进行信息标注。平台的接口按照标准建设开发,以满足后续各应用平台的调取。
  图书馆外购的电子资源作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度广、深度深,并以其专业性和灵活性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为加强外购资源的引导和说明,我们在加强对应性现场培训的同时,将电子资源库进行分类汇编,完成学术搜索、论文、考试培训、数据分析、报刊、创新创业等大类划分。并联合情报数据挖掘公司开发一键式检索功能,帮助校内用户完成按照某一主题,包括涵盖文章、图片、视频、音频文件和关联网站等进行的校内外资源库所有数据的信息检索和陈列。
  3.师者与生者的关系重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以社交和分享为核心的应用异常火爆,网络社会人群逐步按照两个基准点自发性地聚合成群:一个是基于自然的社会关系的人际网络聚合;另一个是基于价值观或者兴趣点认同的群体聚合。打造一个开放的SNS网络环境,把教师和学生平等地放在一起,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学院、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堂、同一间寝室、同一个小组、同一个社团、吃饭的饭友、锻炼的同伴等相互关联,形成一种靠组织关系、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维系的人群聚集。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国内的微博、微信、足迹等应用,都是这一社会关系变化的具体应用。
  4.教学资源的裂变传播
  作为互联网学习的数字化载体,教学资源在传播过程中要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也应遵循裂变传播的特点。裂变传播的基础必须要有“圈子”的概念,上面我们提到的师生关系重构就是构建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圈子,用户因兴趣爱好相近而聚合在一起,形成虚拟世界里的社区化结构,主要目的是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和交流。例如,A学生在社区参与了某一在线课程的学习,他的B、C、D三位好友同时接收到这一信息,其中B、D对A学生学习的课程感兴趣,也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这条学习行为的信息就以裂变的方式传播到了B、D两位学生的关系网,这好比在平静的水面上玩打水漂游戏一样,瓦片一连漂几下,然后水波就以每一个落点为圆心,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就是典型的裂变传播模式。对于裂变传播形成的基础SNS虚拟学习社区,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认为它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平台,即“虚拟学习社区是基于计算机多种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第二层是组织形式,即“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不仅具有社会学属性,也具有人机系统的基本属性”。第三层是产物,即“虚拟学习社区是当代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及其学与教理论相结合的产物”。[2]安徽师范大学的张新明教授则认为虚拟学习社区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即“虚拟学习社区是在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态式学习环境上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协作的学习团队,他们通过沟通、交流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第二层是共享机制,即“学习社区的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他们在社区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思想、观念等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3]基于这样的理论,我校的学习社区建设以实名制为基础,加装个人空间和课程学习两个引擎,用户基于共同选修课程、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关注话题和人际关系的双重标准来建构网络空间关系,通过设好友、加关注、让收听用户在个人关系上建立渠道,形成“一对多”的传播格局,通过转发、评论、点赞、共享、投票、RSS订阅等方式让用户在教育资源等知识学习上有了简单便捷的操作平台。同时,我们在社区的建设中融入行政机构、班级、社团等组织概念,加强开放学习社区的管理和引导;在分层次管理审核的基础上,实现“点对面”的权威发布,解决了互动社区的舆情管理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以翻转课堂和多终端教育资源应用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活动,为提升裂变传播下的教学资源效果提供了有利的补充。
  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如同阳光、空气、水与生命的关系一样,是学习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靠设备创新和手段创新来适应并满足信息时代下的学生求知需求,更需要参与教育的人进行理念上的创新,只有用开放的思维和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重组,才能在“互联网+教育”的事业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EB/OL].[2015-07-09].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5-07/5705.html.
  [2]沈欣忆,胡雯璟,Daniel Hickey.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与有效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2):21-28.
  [3]邵晨龙.基于资源聚合理念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