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要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质量,完成“互联网+教育”的历史使命,需要完成教学资源的“聚”与“变”,需要解决以用户为中心的问题、资源聚合的问题和社交化人际关系的构建问题。本文分析了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并阐述了聚合理念下的教学资源裂变传播。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资源聚合;裂变传播;学习社区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何为“互联网+”?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互联网与教学资源的结合。以学校为中心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从精品课程项目启动开始,持续专注了很多年,已建成了一大批以国家级、省级为代表的精品课程和优质资源共享课资源。这种基于课程的资源组织形式虽然结构完整、内容详实,但是也在另一个层面上造成了学习资源的封闭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这一方面指明了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化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也规划了实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方向。信息时代让伴随人类发展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都插上了翅膀,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呈现在大家面前,学习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面对席卷全球的开放课程和在线教育浪潮,我们必须提升以学校为单位的优质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和使用效率,提高学校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能力,必须重视技术的革新和运用现代传播理念来完成资源组织架构的重构。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实践探究解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教学资源的多方位整合,以及裂变传播下通过口碑式营销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使用质量的方法。 学校教学资源现状分析 1.学校教学资源构成的复杂性 学校要求教学资源的建设应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按照实际教学需要,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所以教学资源在整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1)资源的层级多 教学资源按照教学规范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类。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过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2)资源的格式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