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时间:2016-04-06 09:49 点击:
【论文摘要】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借助微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实现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以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学
  【论文摘要】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借助微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实现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以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
  【论文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微课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近年来,随着微课、微电影、微信、微博、微播、微型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迅猛发展,“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的微课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育资源,也是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一个亮点。笔者将其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然而,这种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和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零起点”问题及两极分化现象
  长期以来,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目标都基本是从“零”开始。同时受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存在极大的差异。另外,学生个体存在的学习基础、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实处
  首先,学生习惯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起初展开任务驱动学习时他们的主动性不高。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么问同学,要么问教师,或者自己去摸索,但是同学可能忙于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予回答,教师可能无法做到一一解答,而自己去摸索又浪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主探究不了了之。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在重要环节没有得到特殊的帮助,那么他们就会转变为被动的旁观者,最终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体效果。
  3.分组活动流于形式
  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时,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组形同虚设,分组活动流于形式,存在“伪合作”或“承包”现象。虽然表面上分了组,但在完成任务时,要么是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所有任务,要么就是小组成员各自单干。这就造成个别学生滥竽充数,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相融合,优化教学过程
  微课的核心价值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的自主学习模式,因此,笔者将微课融合到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使其优势互补,优化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1.微课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