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谈建构主义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3)

时间:2016-04-02 10:15 点击:
高中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实现意义建构,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整个学习者群体实现思维和智慧的

  高中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实现意义建构,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整个学习者群体实现思维和智慧的共享. 建构主义提倡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建立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直接记忆教材中或教师讲述的现成理论. 协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理解和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可以根据信息反馈来完善自己的认 知,完成意义建构.
  做好角色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但究其核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 无论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成为课堂的主宰者,逐步从传道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 大的发挥空间. 特别是处理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时,一味的语言讲解很难将数学概念的内在含义解释清楚,还容易因为枯燥的课堂形式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打击学生数学学 习的主动性.如果教师能够放权给学生,组织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自主探究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探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直观体验加以辅助,学生往往对这些数学 概念能够形成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要注意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完全地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还是要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性.
  回归数学本质,使学生学习数学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浮于表面,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本质,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数学化,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对 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对常识材料的分析、比较、思考、概括,而并不是所有常识材料都是最直观、最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的,教师还需要对这些常识材料进行粗提取 和精加工,剔除材料中不必要的现实意义,仅保留最重要的空间上、数量上的形式结构方面的信息,使这些常识材料变为“更精致”的直观.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验到数学概念数学化的过程,把握概念的本质所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作为较新的教学理论指导,相比于其他教学理论包含了更多的教育内容,也更加深刻地解读了学生学习的本质.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逐步加深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加快教学理念和课堂角色的转变,并学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抓住数学本质,逐步实现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