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谈建构主义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2)

时间:2016-04-02 10:15 点击:
3. 串联新旧知识创设情境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很多模块的知识之间都有一些潜在的联系. 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都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旧知识相重叠的情况,

  3. 串联新旧知识创设情境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很多模块的知识之间都有一些潜在的联系. 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都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旧知识相重叠的情况,形成负面的正迁移,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产生不利影响. 当新旧知识出现重叠时,教师在为学生指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联系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发现它们 之间的不同点,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过程,避免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混淆. 各类函数的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会学生各类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时,要加强与集合等其他模块知识的联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理 解的同时,还能巩固已学知识.
  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念和传统数学教学观念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主导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 体,加上“崇尚教材”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为此,要想发挥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必须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建构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 进行渗透和尝试.
  1.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教学目标高于一切. 而传统的教学目标大都是围绕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设计的,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并利用目标分析确定各个总目 标下的子目标,使教学目标多元化、层次化. 但要注意的是,设计教学目标时虽然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但要把握好尺度,避免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完全替代.
  2. 开展会话式的教学模式
  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信息处理和建构的主体,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大的课堂自主权.教师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过程等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会话中表达自己对教学知识 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会话式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保持思维的活跃,使学生更好地抓住教学知识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 意义建构.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的一些有创造性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 和建构能力.
  3. 提倡学生自主协作学习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