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新媒体视域下“政府传播”课程的教学定位与建设模式探析

时间:2016-04-02 10:04 点击: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政府传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教学定位与建设模式亟须立足当下社会环境及传媒环境进行新的探索和重构。本文从新媒体 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出发,以结构定向理论为研究框架,对政府传播课程的教学定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政府传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教学定位与建设模式亟须立足当下社会环境及传媒环境进行新的探索和重构。本文从新媒体 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出发,以“结构—定向”理论为研究框架,对“政府传播”课程的教学定位与建设模式做以分析。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政府传播;教学定位;建设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发展走向深入的关键时期,更处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媒体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有 利于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稳固政治合法性资源的一个新的途径和视角。基于此,“政府传播”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其教学定位 与建设模式都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建构。
  本文试以“政府传播”课程为个案,立足新媒体发展的现实环境与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结构—定向”理论为研究框架,对“政府传播”课程的教学定位与建设模式做出分析和研究。
  一、“结构—定向”理论与“政府传播”的课程定位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当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发生变化时,其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结构—定向”理论的核心思想。因此,“政府传播”课程要实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构建学生合理的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入手,有目标、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一)“结构—定向”理论的基本观点
  “结构—定向”理论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教学应以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为中心,将技能的掌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 结合起来,实施定向培养[1]。具体来说,一是结构化教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经验传递的人际交往过程,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对经验的掌握必须经过其自身积 极的智力活动,从而形成相应的心理调节机制。也就是说,教学应当首先确立以构建学生心理结构为中心。二是定向化教学。要提高教学成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 理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实施定向培养。“结构—定向”理论认为定向培养的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清楚知道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
  (二)“政府传播”的课程定位
  古往今来,统治者无不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施政理念、施政绩效来赢得“民心”,获取民众的认同和拥护。可以说,有效的政府传播有利于改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及时化解各类危机。正是基于此,明确这门课程的建设定位显得尤其重要。
  “政府传播”是中国政法大学开设的通识选修课,从连续几年的教学经历来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数量较多,他们在年级、专业以及选修目的上都存在 差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对学生选课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结构—定向”理论,将教师视为“学生心理结构的建立者和相关技能的定向培养 者”,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具体来说,“政府传播”课程以独立于政府和媒体的第三方立场,秉持严谨、科学、规范的学术态度,从政治学、社会 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宏观视角,引导学生搭建起政府“大传播”的心理格局和知识结构。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定向培养主要体现在教授学生关于信息公开、新闻发 布、形象塑造、危机应对和国际传播、新媒体应用等实践领域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巧上。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