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从“互换性”课程案例教学考核体系建立意义与原则出发,构建了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四段式”考核体系,指出了该考核体系的特点与各阶段的考核内容,阐述了期末考核命题原则与评分标准的制定,并分析了该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 【论文关键词】互换性;案例教学;考核体系 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重点内容是审核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五个符合度,“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符 合度”作为主要内容之一,重点审核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最终培养效果是否一致[1]。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通过不断深化课堂 教学、考试等教学改革,千方百计对学生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考核体系的意义与原则 课程考核体系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换性”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缩小课程理论与实践距离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与案 例教学法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表明,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发挥课 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 考核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筑牢基础、侧重应用、注重能力的原则,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技能运用来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平时+实践+中期+期末的 “四段式”考核体系。四个阶段的考核与课程教学过程密切相关,是训练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学生广泛参与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四段式”考核体系的内涵 “四段式”考核体系是多元化、全程化和能力化的考核形式[3],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评价标准的不断变化。 (一)“四段式”考核体系的特点 1.考核体系更加优化。当前,考核方式多以卷面考试为主,特别是对于考试课来说尤为突出。教师讲教材,学生学教材、背教材,最后考教材。学生 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失去兴趣,对知识的理解也只限于教材。因此,必须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增加中间考核环节,逐步降低期末卷面考核所占分值,引导学生重视日常 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平时考核作用得以发挥。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出勤、课堂作业、课堂问答等平时考核,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节课,从 而使学习任务段段清,避免学生在期末考核中临时抱佛脚现象发生,有效减少甚至杜绝考试违纪、舞弊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 3.实践能力考核得以强化。将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创新活动纳入课程考核范畴,符合我国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潮流。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评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该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准。 4.中期考核形式更加具体。根据案例教学四个实施阶段和大作业完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阶段的考核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