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

时间:2016-04-02 10:06 点击:
【论文摘要】完善大学生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采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党员的积极人格,增加学生党员 在组织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体验,营造积极的党建组织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论文摘要】完善大学生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采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党员的积极人格,增加学生党员 在组织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体验,营造积极的党建组织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新;高校;学生党建;路径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主要职能是汇聚优秀青年学生,在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 随着时代变迁,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等。党的十七届 四中全会提出提高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应积极借鉴并运用心理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水平。积极心理学是当 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热点,借鉴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新的视角和实践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应对挑战,有利于党建工作创新性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虽然积极心理学历史较短,但是它的影响早已超出美国,波及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积 极心理学在我国正蓬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非常关注,研究者都普遍感受到这是一门幸福学科,它本土化的过程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和中国梦理论的生动实践。
  传统心理学主张关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则主张从“积极”角度入手,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发挥人 的潜在动力,塑造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组织系统为支撑点。关于积极情感 体验,包括对过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对现在的快乐和充盈、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重点是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关于积极人格品质方面,提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 悲观型解释风格,以及六大美德和24种积极人格品质;关于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构建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 统,有利于养成人的积极心理品质[1]。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发掘人自身存在的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眼光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含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的潜在力 量和积极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追求幸福生活[2]。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理念是培养有理想、有追求的党的事业 接班人,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理念更加积极,工作机制更加人性,组织文化更加优越。
  (一)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接班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运行中,理应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教育和社会责任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学 生党员,健康的心理是基础,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其发展的潜在动力,完善学生人格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应将组织目标与学 生个人发展目标相融合,这就要求学生党建工作人员要以尊重的眼光看待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所有积极品质,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要提供形 式多样的主流政治文化实践平台,重视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行为表现,进而教育学生党员形成积极的政治认知,养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