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2]张应强.教育中介论--关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及其关系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2). [3]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1). [4]郑金洲.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与改进路向[J].教育研究,2004,(1). [5]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 [6]李政涛.论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7]周浩波.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A].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95-197. [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62. [9]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40. [10][11][12]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1、108、113. [13][14][21][22]詹姆斯保罗吉.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8、11-14、11-14、19-23. [15][16][17]沃尔夫冈o布列钦卡.教育知识的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5、54、212. [18]白明亮.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一一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 [19][23]余清臣.论教育理论语言的实践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20]齐学红.在生活化的旗帜下:道德教育改革的话语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