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作为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话语实践思想为解决教育理论不能融入日常教育实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即通过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领域的话语可以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整体建构。在参与教育实践领域的话语实践中,教育理论可以建构教育实践的意义、活动、身份、关系、名利分配、联系、符号系统与知识等要素,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教育实践中"谁"和"做什么"两个核心方面的确定。为推动教育理论进入教育实践的话语空间,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者需要把教育理论转换成不同版本的语体,把教育理论转换成具有话语内涵的各种符号,在教育理论话语中引用经典文本,组织有关教育理论的对话与写作。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话语实践 长久以来,教育理论及其研究者面临着"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质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也因此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经常反思的问题。在这种反思中,很多教育研究者主要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应然关系方面进行思考,进而得出如何才能避免"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问题的行动要领, 当然,这些行动要领主要是针对教育理论者的。这类反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启示教育理论研究者改变研究思路和方式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两个方面的缺失:一是忽略了今天有不少教育理论没有脱离教育实践的现象,二是没有充分注意到"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不只是教育理论研究思路和方式的问题。因此,对"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还需要继续深入。 一、当代教育理论对实践的融入问题 作为一种元教育学研究,很多研究者探索"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问题主要从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人手。在对这个问题根源的分析上,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包括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不同的逻辑基础,教育理论具有逻辑理性,教育实践具有实践理性;[1]并非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有足够的"实践意欲",而具有"实践意欲"的教育理论需要中介的思维、理论或机构才能与教育实践结合;[2]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思想导致教育学术界从符合论立场来看待和研究教育概念问题,从而造成教育理论无益于教育实践;[3]做纯粹概念研究、漠视实践问题、用外来的理论去诠释中国实践、用既定的理论程式去说明和规划实践,是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四个主要原因。可以说,上述分析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反思教育理论自身的问题,二是寻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断裂之处。与此相对应,解决"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基本思路主要有:改进教育理论研究,建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机制。可以说,这些观点为解决"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问题做出了贡献,对教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今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各自的努力下开始建立了越来越明显的联系,"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缓解。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虽然传统的教育理论研究方式还在继续,但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方式已经开始明显追求与教育实践的亲和性。与传统教育理论研究关注逻辑演绎和普遍性不同,新的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复杂现象,开始直面教育实践的情境性和复杂性。可以说,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反思的结果,是教育研究者反思之后对教育理论研究方式的变换和创新。在批判传统的宏大理论叙述忽略或过滤现实和实践细节的基础上,丁钢提出的要以叙事的方式对教育实践进行诠释的理论方式,[5]得到了很多教育研究者的认同。李政涛提出的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转化,[6]也是当代很多教育理论研究者选择的立场与做法。与教育理论领域一样,教育实践领域近年来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含量"在不断提升。可以说,今天的教育实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积极使用着教育理论成果,其中主要的形式有:阅读教育理论书刊、接受教育理论培训以及直接在教育实践中邀请教育理论者进行针对性研究与指导。可以说,再说"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已经不再合适,教育理论在当前已经非常明显地和教育实践联系在一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