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柯等人话语实践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对话语和话语分析方法进行了更加具体的研究,这些研究进一步阐明话语实践的内涵与话语研究的途径。在这方面,詹姆斯-保罗吉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詹姆斯保罗吉认为,"话语"的常规意思是"使用中的语言或语言的延伸",而作为人类本体性实践的深层意思则是"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按照'恰当的'目标(可以把一个人确定为某一具有社会意义的组织或'社会网络'的成员)使用语言的方法,以及思考、评价、行动和交流的方法所形成的被社会接受的关系"话语的主要作用是建构世界,这种建构作用可以包括七个方面:意义、活动、身份、关系、名利分配、联系、符号系统与知识。[14] 在越来越丰富的话语实践思想的启示下,教育理论完全可以通过话语实践的方式进人教育实践之中进而改造教育实践,这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理论可以构成一种教育话语。从前面引述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理论的定义来看,教育理论在具体构成上主要是范畴、术语和逻辑,这些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可以说,作为语言文字,教育理论已经符合了"话语"的常规意思或表面意思。进一步来看,作为语言文字的话语可以发挥"建构对象和关系"的陈述功能。在元教育学研究者布列钦卡看来,虽然教育理论有很多,但主要只有三种类型的知识: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和实践教育学,他们都具有"建构对象和关系"的陈述功能。这里的教育哲学主要是规范的教育哲学,内容主要是"价值判断和在某种世界观和道德观(从一个基础良好的信仰系统的意义上来讲)的基础上所赞同的规范性契约"[15],因此这种教育哲学主要发挥着规范或建构"对象"的功能。这里的教育科学主要研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人格状态(目的)与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制度(手段)之间的关系[16],因此教育科学理论的主要功能是确认或建构"关系"。布列钦卡认为,"实践教育学的理论是一种混合性的规范一描述性的陈述系统的理论"[17],因此实践教育学也主要发挥着对"对象和关系"进行规范和描述的功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论什么类型的教育理论都可以发挥着"建构对象和关系"的陈述功能,这里的"建构"包括确认、明确、改变、指引和规范等意思。因此,教育理论可以认为能够构成深层意义的话语。 第二,教育理论作为话语可以进人教育实践领域。根据福柯的话语实践思想,教育理论其实本身也是话语实践的产物。同时,教育理论从出现之时就构成了教育理论领域的一种话语,它通过被言说、书写来不断建构着特定对象以及各种关系。作为一种话语,教育理论不仅可以在教育理论领域存在,而且可以在教育实践领域存在,虽然有研究认为这并不容易。有研究提出,"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的话语方式是导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根本原因之一。[18]笔者也曾经在研究中认为,教育理论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特征,是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主要困难。[19]确实,这类研究指出的问题构成了很多教育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困难,但这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困难。齐学红在研究中关注到,当前的道德教育改革就深受"生活化"哲学与教育学话语的影响。[20]这是从现实中确认:教育理论虽然在话语方式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但这并不能阻止教育理论作为话语进人教育实践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