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教师的课堂学习力(下篇)

时间:2015-12-02 10:04 点击:
三、课堂学习力的提升 教师课堂学习力的提升需要有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但仅凭知识传授是难以实现提升的。提升教师课堂学习力的关键是让教师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这么做意味着什么。当教师
  三、课堂学习力的提升
  教师课堂学习力的提升需要有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但仅凭知识传授是难以实现提升的。提升教师课堂学习力的关键是让教师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这么做意味着什么。当教师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这么做意味着什么时,教师就已经形成了有关课堂的观念。由此,提升教师课程学习力的着眼点在于帮助教师形成课堂观念。"真观念就是我们能够吸收、能够生效、能够确认、能够证实的那些观念。"帮助教师形成课堂观念的路径在于践行观念的证实和领悟。在笔者和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中小学教师的课堂学习力都是在真实的课堂事件中形成的,这些事件证实了观念的运动过程,更见证了观念的有效性。
  (一)以背景性知识凝聚关注
  如果说关于教师在课堂中学习什么的知识是思维和分析的结果,是抽象形式的系统表象知识。那么,从知道这些抽象知识到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动,就需要背景性知识的补充。通过补充背景性知识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并在这种针对性观察中逐渐凝聚出一定的关注力。这里的背景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课堂场景中发生的,在经历和实践中产生的、可感的,用来解释说明抽象概念的经验和知识。背景性知识可能是一连串连锁反应,也可能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还可能是一组语言符号。教师在形成课堂学习力的过程中,最需要的背景性知识是课堂上的学生话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很难短时内记下学生的发言、提问和讨论等话语。这对于课堂学习力的形成是一大障碍。为此,笔者在和中小学教师展开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侧重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话语,留待课后与执教者分析交流。
  例如:教师T在执教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如何让教师T形成课堂关注力以洞悉学生思维。围绕这一研究问题,笔者在课后将教师T和学生就怎样数出364个圆点的对话进行分析。当教师T问学生是怎么数出来时,一位学生回答说:"我是这样数的,横10个,竖10个,10个10个是100。"笔者抓住这句话问教师T:"从这句话看,这位学生从十个十个数转向一百一百数的关节点在什么地方?"教师T说:"是10个10个合在一起了。"笔者再接着问:"你再看看,这位学生是怎么说的,你说他10个10个合在一起了,那他是怎样将10个10个合在一起的?"教师T小心地说"横10个,竖10个。"笔者说:"对啊,这就是学生思维的关节点啊。他在数到横10的时候,转到了数竖10个。这无形中就给自己数圆点划出了一个正方形的边框。建立了对这个边框的印象,就建立了100的印象。"教师T恍然大悟地说"哦,那我当时就不应该只是说10个10个是100,这就是100。我们也可以这样一百一百地圈出来来回应这个学生;而应该说对的。横的一边数10个,竖的一边数10个,这个大方框是10个10,10个10就是一百。我们可以这样一百一百地数"笔者说"对啊,这样学生数圆点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练习还有学生不会一百一百数的现象了。"教师T说"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听学生在说什么的时候,关键是要把握住那些他们怎么想的话。然后从这些话里提取出关键信息转化成教学资源。"
  从学生的发言中分析出学生是如何思维的,这是案例中补充给教师的背景性知识。这种背景性知识的提供是为了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回答。这种针对性体现出了教师洞察学生思维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究竟在说什么。教师感知学生话语的方式不仅是与头脑中的答案进行匹配,更是明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真正想宣称的是什么,以及他/她想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是什么。
  第二步,学生是怎么说的。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究竟在说什么,更要对学生的这种现有状态施加一些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的要害在于把握住学生思维的关节点。学生的话语中最能表征他/她思维节点的词语或句子在哪里。这些词语或句子与教师头脑中答案的一致性在哪里,差异性在哪里,相交点在哪里,分歧点在哪里。例如:"学会分析学生话语,不仅要听出学生说这句话的主要成分,而且要捕捉到这句话中的组成因素。尤其是要把这些组成因素中那个最开始和最后的组成因素抓住。""要熟悉学生的表达方式,对那些学生经过选择和组合的词组要尤其敏感,这就是学生的思维。"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