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上篇)(2)

时间:2015-11-19 10:52 点击: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人、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人、教育培训、管理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根据其目标和任务不同,可以划分为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评价系统、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
  心理健康自评与他评评价服务系统。评价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收集服务对象相对完整和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评估,是提高后续服务工作效果的前提。对个体进行评价时,仅仅根据其自我报告或自评收集数据,有时会获得偏差的信息,他评则可以有效弥补自评可能出现的缺陷。因此,这里所提出的自评和他评评价服务系统,意谓从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出发,根据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立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科学系统的、包括服务对象自评及其所在环境中重要他人评价的方法,以获得更全面、更完整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的服务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主渠道和重要抓手是课程。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着眼点是服务于全体学生。研究者在回顾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心理健康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3]该服务系统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开发、优化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不同教育内容的心理健康课程模块;强调游戏活动、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和关键。该系统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对多数学生共同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少数有较严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努力挖掘来访者自身潜能,在此基础上提高来访者解决自身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服务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该系统通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机制,有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力量,使学生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增强他们对精神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心理危机干预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效率,学校通过主动、系统的心理健康筛查,及时转介需要帮助的学生到相应的心理机构,使他们获得及时帮助。[4]
  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一)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相对于我国起步较晚的现状,发展更为成熟。有鉴于欧美国家发展背景的相似性,这里以美国为例。
  1.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理念的现状与发展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已有一个较长的历史。19世纪90年代,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就有学校开设了心理诊所,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5]今天,美国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提供学生一系列的社会和心理健康服务。比如,社会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家庭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以及依托一些公益项目、研究项目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三级防控体系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理念。第一层是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项目和服务,包括提供一个积极、友好、开放的学校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集体或家庭建立有效的联结,支持学生的情绪健康发展,最终目标是建立对于学校的归属感。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被证实对学业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风险行为。[6]第二层是面对一些有心理辅导与咨询需要的学生提供无偿服务,其形式主要是团体辅导或个体咨询,以满足正常学校教育外一些学生的特殊需要。第三层主要是面对小部分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往往需要多渠道、更专业的帮助,如特殊教育服务、个体或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通常需要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密切配合与协作。研究表明,这三级防控体系卓有成效:学生出勤率提升,学业成绩提高,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减少。[7]
  把临床心理工作和日常教育工作合二为一的理念。该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出,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但仍有不同声音。美国佐治亚大学的Margaret教授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时期进行了扩展,提出了"把临床心理工作和日常教育工作合二为一的理念"。[8]把两者整合起来的有效途径,是把教职员工培训作为一件优先考虑的事情,从培训教师、教育者和管理者人手。[9]显然,从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人手,才能够从根本上把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优秀教师的选聘,要求他们具备对心理困扰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咨询服务的能力,同时能够渗透到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内。[10]
  以问题为中心的干预过渡到全员参与的预防模式。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危机干预模式主要聚焦心理行为问题解决,该模式主要针对出现危机后的个体,或者受到该危机感染的人群进行事后干预。该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干预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了全员参与的预防模式。该模式是研究者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以预防和降低自杀率为主要出发点的预防和危机干预模式。[11]他们认为,除了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外,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行政人员,甚至保安和宿舍管理人员等,都应该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培训,以便能够尽早觉察到可能进人危机通道学生的异常变化,从而能及时有效地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