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上篇)

时间:2015-11-19 10:52 点击:
【论文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 实、经验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以及 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以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
  【论文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 实、经验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以及 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以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 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入、教育培训、管理以 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根据其目标和任务不同,可以划分 为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评价系统、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 以及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建设,需要编制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开发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加强学 校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室建设,完善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服务系统。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顺应了世界心理科学发展的新特点。纵观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历程,根据关注人群和理念的不同,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和服务模式。[1]早期主要以医学模式为主,其关注的人群主要是智力落后或心理障碍、需要提供特殊心理服务的少数学生,并以心理行为问题解决为导向。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悄然兴起和蓬勃发展,学校心理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全体学生,强调面向健康的大多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导向。服务模式相对于教育模式,主要强调的是视角不同。教育模式有一个内隐假设,即教育者根据预设的内容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有"强人所难"、"居高临下"之嫌;服务模式则重视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即强调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其指导思想。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从教育模式逐渐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及其体系构成
  (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实、经验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其技能、理论的发展决定着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向、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对此,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技能培训的循证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即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其服务质量。[2]纵观理论发展历程,传统的心理健康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学、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理论以及整合主义理论等。近些年来,侧重心理体验为主的疗法得到蓬勃的发展,其优势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在心理体验的基础上,帮助服务对象获得较深刻的领悟和产生较大的心理行为变化。此外,我国心理健康从业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发展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方法,影响较大的有意象对话疗法、渗透中医或中国哲学的心理或情志疗法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