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下篇)

时间:2015-11-19 11:12 点击:
4.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管理提上议事日程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管理,是落实服务内容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者往往身兼多职(心理服务提供者、心理健康教育者、行政管理者、其他科任教师等),身份的模糊导致了角色冲突,不仅限制了心理健
  4.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管理提上议事日程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管理,是落实服务内容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者往往身兼多职(心理服务提供者、心理健康教育者、行政管理者、其他科任教师等),身份的模糊导致了角色冲突,不仅限制了心理健康工作本身的效果,也使服务者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不清晰,缺乏归属感。同时,在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和人员归属中,缺少专业定位。中小学通常归属德育口,高校大多归属学生处,有的归属于相关院系。这些管理层面的问题,直接影响服务体系教育功能的发挥。研究者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调查后发现,大学心理健康机构的设置归属不明确,其中84%挂靠在学工部(处)等部门;11%挂靠在院系,如心理学院等;5%挂靠在思政教研室。[18]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地区和学校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与服务体系的专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毫无疑问,我国独具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与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仅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确有距离。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向外拓展,关注到我国强大且稳定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难发现,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已具有全员参与模式的雏形,这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对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有重要的积极影响。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探讨,我国国民自杀率高于美国,而大学生自杀率却低于美国。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高校强大、数量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更可能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及时与心理健康服务部门联动,进人危机干预程序,从而降低了大学生自杀率。[19]
  三、积极推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共性,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正是欧美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20]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一)编制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测评和评价中使用的
  许多工具,早期主要以借鉴国外的心理健康量表条目为主,通过中国被试的数据,修订建立常模后使用。然而,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深人,我们急需更多符合中国国情、以中国学生为基准编制的评价工具,这也是目前推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事实上,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已经在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作为主持人,研发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标准化评价量表[21];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课题组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和教师心理健康量表等。显然,编制一套权威的、标准化的、有中国常模的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目前摆在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开发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
  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区别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最有特色的地方。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首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如国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内容跨度较广,责任教育、情感教育、自我探索和成长、正确认识自己、提升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情绪学习等,这些内容是每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主题。[2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内容也包括上述教育模块。[23]未来要做的工作是怎样更系统、更有层次地呈现不同的教学主题。其次,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和侧重点要各具特色。以活动、体验为主,根据课程需要,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结合心理自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游戏活动、讨论辩论、心理训练等多种方法,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经由体验获得领悟或促进心理行为上的优化,即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应用与实践。最后,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别,在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开设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如自我认识、学会学习、亲密关系、恋爱心理、人际关系课程等。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