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多维分析(上篇)(3)

时间:2015-11-19 10:40 点击:
很显然,近三十年来,男女学生在三类高校中的人学机会差异一直在缩小,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这一时期女生人学机会的快速增长。女大学生人数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续,因而在性别特征

  很显然,近三十年来,男女学生在三类高校中的人学机会差异一直在缩小,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这一时期女生人学机会的快速增长。女大学生人数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续,因而在性别特征上体现了高中教育的特质。这些年来,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女生的比例已上升到48.6%。[8]高中教育性别差异的缩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另外,前文提到的计划生育政策及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在缩小性别在各类高校中的人学机会差异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女生在各类高校中的人学机会都在不同程度地上升,可能与"应试教育"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应试教育"忽视男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不利于男生优势的发挥,同时也忽视了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发展方面的差异,[9]此外,由于女生面临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更大,因而学习动机水平更强、自觉性更高,学习更为努力、更为勤奋,所以成绩更好,考上大学的女生自然就多了。近些年出现的一些地区的女生高考平均分数高于男生及全国高考状元中女生所占比例超过了男生印证了这一点。[10]
  进一步分析显示,重点高校中女生人学机会的上升,归功于城镇女生人学机会的大幅增加;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中女生的人学机会较多则主要是由于较多的农村女生进人了这两类院校就读。这表明,相对于农村女生而言,城镇女生成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受益者。
  (三)不同学科中的性别差异以往研究表明,在高校的学科专业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往往集中于人文社科,而男生则主要集中于理工科,形成了"男理工、女文科"的专业选择现象。本文想要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这种现象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鉴于此,下面将对男女大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表2的统计样本,笔者计算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占比。(见表5)
  统计结果显示,1982级,53.2%的男生集中在理工科,女生选择理工科的比例为31.8%,远低于男生;女生在文学和艺术学两个学科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大约是男生相应比例的2倍;其他学科中男女学生的分布比例差别不大。到1990级时,男生在各个学科中的分布规律和1982级的相类似,依然是男生主要集中在理工科,而女生在文学中的比例最高。稍有变化的是,男女学生在法学、管理学和艺术类三个学科中的比例增长较为明显;女生在教育学、历史学和理学中的分布比例也有所增长,尤其是在理学中的增幅较大,增长了5.5%。另外,男女学生在文学中的比例下降较为明显。
  十年之后,男女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分布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首先,男女学生的学科分布范围逐渐拓宽,分布比例超过10%的学科数分别增加到5个和4个。其次,男生在理学中的比例下降较大,与1990级相比下降了11.4%,降幅超过了50%;女生在理工科中的分布比例也在迅速下降,降到19.0%,降幅也接近50%。此外,男女学生在文学和医学中的比例有所上升。尽管出现了这些新的变化,但与之前相比,男生集中最多的学科仍然是工科,女生集中最多的学科仍然是文学。
  到2010级时,男生在工科中的比例第一次快速上升到40.6%,在医学中的比例也增长较快;相反,他们在文学中的比例首次降到10%以下,在艺术类中的比例与2000级相比也下降较快。女生这一时期在学科中的分布更为广泛,分布比例超过10%的学科增加到5个,其中在管理学中的比例增长幅度较大,不过在文学中的比例却有所下降。另外,男女学生在经济学、法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几个学科中的比例都较之前有不同程度上升。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