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上篇)(2)

时间:2015-11-02 11:37 点击:
(二)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1.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调查统计显示,12所公办学校中78.8% 的教师认为没有或不清楚学校是否有专门的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认为学校有计划的只有21.2%,有69.4%的教
  (二)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1.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调查统计显示,12所公办学校中78.8%
  的教师认为没有或不清楚学校是否有专门的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认为学校有计划的只有21.2%,有69.4%的教师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开发融合教育校本课程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适应城市生活,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2.4%。从"有计划"和"有必要"的比例对比可发现,在开发融合教育校本课程方面,理想与现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访谈也发现,"没有真正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当然也谈不上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或"没有专门的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主要原因,32.1%的教师认为是缺乏专业指导,26.2%的教师认为是缺乏经费支持,23.5%的教师认为是缺乏课程资源,11.2%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从中可以看出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根本不可能拿钱来搞课程开发",或是"学校的条件差"、"我们教师水平不够,不知道怎么搞"等原因,导致这一设想并没有变成现实。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学校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2.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满足学生的需求,毫无疑问,要开发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就必须调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虽然学校没有开发融合教育课程,但不等于就没有发现或关注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合需求。调查统计显示,51.5%的教师调查过农民工随迁子女适应城市的需求,当然,也有将近一半教师没有调查或不清楚农民工随迁子女融人城市的需求。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38%的教师最关注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方面的需求,24.4%的教师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11.6%的教师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需求,8.2%的教师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6.8%的教师重视他们的城市生活技能。
  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对流人地的方言学习需求、历史文化的了解、对班级的满意度,教师基本不去调查,是否对社区满意、身份认同问题教师根本不管。从访谈中也得知,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课后观察、课余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他们比较关注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问题、卫生习惯、安全意识、人际交往、自信心方面的问题,接受访谈的教师反映农民工随迁子女"成绩好的不多,父母没空,没法指导"、"有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不在孩子的流人地),这些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流人地),由他们管着,有的根本管不住,学习习惯差"、"刚来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卫生习惯差,乱吐痰、扔纸屑"、"有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差,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红灯也敢走"、"与城里的孩子比,他们中有的很腼腆,不太爱讲话,不活跃,不善交往,但他们很尊敬老师、懂事,有的也很皮,难管教,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等。毫无疑问,教师比较关注的是学生"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与自己的教学、教育关系密切,至于学生的心理融合、文化融合比如归属感、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可见教师的融合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3.教师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由于学校没有开发融合教育校本课程,所以无法调查融合教育校本课程编制、实施与评价行为,故转向探讨影响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以间接推断教师的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现状。
  (1)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