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2)

时间:2013-11-12 11:21 点击:
2.1.4现象的治理 对于小蜂窝现象,应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进行修补。 对于大蜂窝现象,应首先凿去蜂窝处的薄弱松散颗粒,然后刷洗干净,用更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抹平并压实,对

  2.1.4现象的治理
  对于小蜂窝现象,应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进行修补。
  对于大蜂窝现象,应首先凿去蜂窝处的薄弱松散颗粒,然后刷洗干净,用更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抹平并压实,对于清理存在困难的较深蜂窝,可以埋压浆管和排气管,在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完成水泥压浆处理。
  2.2麻面
  2.2.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造成表面粗糙。
  2.2.2现象发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未清洗干净,还有一些水泥砂浆残留,导致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受损。
  (2)浇注混凝土前,模板没有足够湿润,导致浇注时,混凝土与模板接触的部分过度失水。
  (3)拆模时,由于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导致混凝土表面粘接到模板上,形成麻面。
  (4)由于模板的接缝拼装不严实,导致浇注时的漏浆现象,使混凝土与模板接缝处出现麻面。
  (5)振捣不严实导致有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面。
  2.2.3现象防治的措施
  (1)将模块面粘的水泥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避免拆模时使混凝土表面受损。
  (2)浇注混凝土前,将木模板冲洗干净,并确保模块缝隙拼接严密,防止漏浆。
  (3)均匀涂刷模板的脱模剂,避免出现不均匀或漏刷现象。
  (4)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严格防止漏振。
  2.2.4现象治理
  麻面现象的存在,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对于混凝土表面的麻面应用清水清洗,然后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平。
  2.3露筋
  2.3.1现象
  混凝土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未能被包裹,而裸露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
  2.3.2现象发生的原因
  (1)振捣时,钢筋的垫块太少,导致钢筋与模板贴合太紧,引起露
  筋。或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较小,而钢筋分布过密,导致一些粒径大的碎石卡在钢筋上,使水泥浆不能完全包裹钢筋而引起露筋。
  (2)配合比设计不当,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离析。
  (3)进行振捣时,不慎撞击到钢筋,导致钢筋移位。(4)振捣不密实,或模板吸水不够,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失水过多,引起漏筋。
  2.3.3现象防治的措施
  (1)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和保护层有足够厚度,避免钢筋与模板贴合太紧。当钢筋分布很密时,应使用适当粒径的石子,避免石子卡在钢筋上的现象出现。
  (2)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准确,并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一旦发生撞击,导致混凝土脱扣等现象,应及时调整。
  (4)确保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合理把握脱模时间。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