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高强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

时间:2013-11-12 11:19 点击:
  摘 要:采用水泥裹石法拌制并在1.0MPa静压下成型制备透水混凝土,讨论单粒粒级骨料的粒级、水灰比、水泥用量、外加剂及纤维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透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粒径单粒粒级骨料可以形成足够多连通孔隙;水灰比的大小决定水泥浆稠度
  透水混凝土起源于荷兰,后在欧美地区广泛使用,而在我国尚属较新型的路面材料。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渗透能力,使雨水能够渗入地层。国内很多大中城市对透水混凝土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据统计,北京、天津、西安、济南四城市的透水铺装年需求量总合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北京市及其他多地区的地方标准中,已将渗透性作为检测检测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环保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和规范的出台,透水混凝土将更广泛的用于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改造。
  目前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较低,且没有系统的配合比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各因素对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规律,得到由目标孔隙率及强度确定各个参数,并由体积法最终计算得配合比。
  1实验原材料及步骤
  1.1实验原材料
  四川利森水泥集团生产的42.5R矿渣硅酸盐水泥;自筛分单粒级石子;外加剂为奈系高效减水剂;成都科龙化工的聚丙烯纤维;自来水。
  1.2实验步骤
  根据目标空隙率及强度目标计算配合比,按照计算配合比称取水泥、骨料、水、纤维及外加剂,采用水泥裹石法在强制式搅拌机中拌制得透水混凝土,在定压(1.0Mpa)状态下静压成型,标准养护条件养护28天测定其性能。
  强度及透水系数均参照JC/T945-2005中测定方法测定。
  2各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分别考察骨料级配与粒径、水灰比与水泥用量、减水剂及外加掺料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系数的影响。
  2.1骨料粒径的影响
  当配合比中其他组成材料用量一定:水灰比为0.25、单位水泥用量为400kg、外加剂为7kg,外加纤维为0.6kg。采用不同粒径的单粒粒级粗骨料进行拌制,考察公称粒径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系数的影响,结果如表1。
  由表4可得,随着减水剂用量的增大,抗压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透水系数开始变化幅度较小,略有增加后随之减小,且至减水剂用量为2.25时透水系数降至与普通水泥一致。这可能是由于透水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减水剂用量增大使水泥浆的稠度降低,在较小范围内随之增大而流动性变好,能够较均匀的包覆骨料,从而抗压强度增大;而减水剂用量增大到一定值之后,稠度足够大导致水泥浆体在底部沉积,强度减小且透水率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