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宗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新增建筑需求量持续走高,对施工建筑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材料的重要部分,因其具有成本低廉、坚固耐用、取材容易等优点,而被建筑工程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是我国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然而,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也存在很多混凝土常见的通病和质量问题,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对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1混凝土结构工程简介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组分制作的结构,主要包括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世界著名的古埃及金字塔,就是现存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是在探索如何克服钢筋混凝土易于产生裂缝缺点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我国最早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出现于19世纪末期,并逐步得到迅猛发展和推广应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香港中环广场共78层高达374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2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混凝土结构工程在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建筑材料、机械使用、施工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常见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量不断增大,有效的防治和消除质量通病,确保工程安全成了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蜂窝 2.1.1现象 混凝土结构疏松,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类似蜂窝的孔洞。 2.1.2现象发生的原因 (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当,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砂浆较少、石子较多。 (2)混凝土拌合时,拌合时间不够,未能将混合物搅拌均匀。 (3)浇注砼的方法不正确,不符合操作规程,使碎石过度集中,造成了砼离析。 (4)砼的下料过多,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分段、分层灌注,导致振捣不实或则与振捣不配合,引起漏振导致蜂窝。 (5)模板的空隙未堵好,导致漏浆,引起蜂窝。 2.1.3现象防治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配合比和拌合时间,并经常检查。 (2)进行砼的浇注时,要求砼的自由倾落的高度小于2m,如果超过2m,应采用串筒或溜槽等措施下料。 (3)下料应按照分断、分层方式,将每一层的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且分层捣固,预防漏振。 (4)掌握好振捣时间,当砼不再显著下沉,且没有气泡出现时,可以结束振捣,一般每个点的振捣时间为15~30s。 (5)浇注时,模板边角应填满并充实,柱、墙的根部应在下部浇完并间歇1小时后,再浇上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现象。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浇注并在凝结前及时休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