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一株灰树花菌株发酵胞外多糖在鸡胚水平上进行了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将新城疫病毒分别和灰树花发酵胞外多糖混合接种到9~11日龄鸡胚,继续孵化,记录鸡胚死亡时间并测定死亡鸡胚尿囊液血凝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发酵制备的灰树花发酵胞外多糖对新城疫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减缓并降低了鸡胚的死亡,降低了血凝效价,对新城疫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关健词:新城疫病毒;灰树花发酵胞外多糖;鸡胚 中图分类号:Q53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1.009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又称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接触性传染疾病。以发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该病于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同年又发现于英国新城;中国于1985年在河南首次报道。新城疫不仅会给禽类带来灾难性损害,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禽及禽类制品的国际贸易。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该病,对其发生和流行采取了极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尽管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该病仍是危害禽业养殖发展较严重的疫病之一 [1-7]。因此,研制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抗新城疫病毒药物是防治该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寻求一种对病毒病原体有直接杀灭或抑制作用,同时又能通过调节禽机体内在的免疫系统来抑制或杀灭病毒的作用的药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灰树花是一种珍贵的天然药用兼食用真菌,又名为贝叶多孔菌,俗称栗蘑、莲花菇、舞茸菇等。灰树花及其培养物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蛋白、核酸、多酚等物质,其中,灰树花多糖是目前各类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真菌类多糖是继核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之后的另一种研究的比较多的生物大分子类物质。药用真菌多糖主要存在于菌丝体细胞内或通过液体发酵分泌到细胞外的大分子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灰树花菌丝体或子实体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为D-葡聚糖,此外还可能含有微量的木糖、甘露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研究证实,灰树花多糖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部分的一般的基本结构带有β-(l-6)侧链的β-(l-3)-D葡聚糖,分支度约为三分之一,灰树花多糖的药理活性与其组分中该基本结构的含量有关。目前,关于灰树花多糖抗肿瘤作用的药效、药理研究较多,已经有灰树花多糖作为抗肿瘤作用药物在市场中生产和销售。但有关灰树花发酵胞外多糖发酵液在临床中用于抗禽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和产品研发从未见有报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毒种:NDV毒株,由内蒙古民族大学惠赠。 鸡胚:鸡胚从天津种鸡场购买,孵化至9~11日龄,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对新城疫病毒呈阴性。 多糖药物:灰树花购买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灰树花发酵胞外多糖原液,多糖含量为0.267 mg·mL-1。本单位自行发酵所得。 1.2 方 法 1.2.1 灰树花发酵胞外多糖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1)种子活化。将PDA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成平板,将保存的灰树花斜面菌株用接种环分别挑取黄豆大小的菌丝体1块,转接在PDA平板培养基上,25 ℃,恒温培养15 d。待菌丝体铺满平板后,置于4 ℃冰箱备用。 (2)种子培养。采用250 mL挡板三角瓶,装液量50 mL,121 ℃高压常规灭菌20 min后,每瓶用打孔器打取黄豆大小的已活化的菌丝体10块,25 ℃,160 r·min-1培养9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