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任职教育教学的现实考察和现代职业技术课程理论的视角分析,当前院校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普遍存在“资源不足、转换不够、机制不全”等三大困境;任职教育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的主要构成包括“外部资源供给机制、原始资源转换机制、科研资源开发机制”;实施这一机制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内容建设依据、建立“任职教育共同体”、促进院校同步参与装备研制和部队演习演练、加大部队各类人员到院校流动任教。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从军事发展规律看,技术迅猛发展必然带动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改变,进而带动军事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岗位需求变化必然引起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因此,建立完善、持续的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是保证院校人才培养贴近部队岗位需求的重要举措。但从院校任职教育现状上看,当前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还不健全,需要从深层次分析和系统思考。 一、任职教育教学内容动态更新面临的困境分析 对于注重专业基础和学科素养的学历教育而言,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稳定性。而对于以岗位任职为取向的任职教育来说,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联系更为直接和紧密,具有实时性和动态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自然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然而,当前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普遍面临“资源不足、转换不够、机制不全”等三大困境: (一)教学内容更新的资源来源缺乏稳定渠道 更新教学内容,源头和资源是首要因素。当前,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更新的资源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军事理论的最新成果;二是新装备技术与应用的资料;三是部队作战训练岗位的实践成果;四是上级业务机关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在这四类资源中,第一类资源院校可以通过查询搜集获得。第二类资源由于技术产权等原因,对于教学所需的新装备资料,院校要么难以得到或难以及时得到,要么只能得到“使用说明书”式的浅层信息,无法获得完整的技术资料。第三类资源的来源渠道目前逐步在理顺,主要是通过院校参与重大演习演练、安排教员到部队代职、专题调研等方式获得相关岗位需求情况和相关资源,但由于院校难以真正进入部队作战训练的实质性环节和掌握关键性资料,获取资源的效果极为有限。第四类资源主要面向机关,由于涉密、权限限制等原因,院校教学人员获取相关资料十分不便。 (二)原始教学资源向教学内容的转换环节缺失 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特点规律看,教学内容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再由“教学分析”完成。也就是说,岗位需求、装备技术、军事理论等方面最新的需求和成果仅仅是一种原始的教学资源,需要经过科学规范的教学转换过程才能变为实际可行的教学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就是对这些岗位需求、技术理论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辩证的判断和教学的加工。目前,有些院校缺乏科学的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岗位需求向教学内容转换的机理和技术缺乏研究和借鉴,对岗位需求等实践资源缺乏精确分析和辩证判断,尤其是对“岗位需求”如何变为“教学内容”缺乏清晰认识。例如,有的同志仅仅凭感觉和经验或者简单的“访谈、问卷”判断学员岗位胜任的情况,对于部队岗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教学究竟要充实什么样的内容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将表面粗浅的“调查情况”作为改革教学内容的依据,最终是从形式上简单地将所获得的教学“原始资源”机械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其后果就是脱离实际,不能真正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缺乏完善持久的机制保障
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涉及到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院校到部队、科研院所以及装备生产厂家、上级相应业务机关获取新的教学资源;二是对这些资源进行专业的教学加工和转换,从而进入课程教材。前者涉及到机关、院校、部队、科研院所和装备生产厂家之间的协调合作,后者涉及到院校自身的工作机制。从现实情况看,这两个环节都缺乏完善持久的机制保障。目前,院校与部队、装备研究院所及生产厂家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队、科研院所以及装备生产厂家没有被赋予参与和配合院校教学的职能。因此,对院校的支持与协作主要靠领导的认识和协作热情,没有稳定的政策制度保障。院校自身对于教学资源的加工转换也缺乏规范环节,例如科研项目向教学转换缺乏硬性指标规定,科研成果与教学依然存在两张皮现象;所获取的岗位需求、作战训练、装备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也缺乏专门的转换机制,教学内容更新缺乏规范性,有些院校虽然制订了教学内容“更新率”等规定,但指向模糊,缺乏操作性,难以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