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家、社会、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部门也加大了教育的力度和改革。基于我国国情,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与日俱增。因此学生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己的更方面压力。在压力形成的过程中,会给处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带来难以处理的心理问题。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注重其知识教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心理教育 现今是由知识技术支持发展的时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人才的各色校园,任务重大而深远。但是,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的同时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也凸现出来。近年来,各高校学生跳楼自杀、杀害同学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各个报章杂志和电视媒体上。这不禁让人深思,在教授的过程中,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也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 1、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顾名思义就是美好的想象用技术形式描绘的一种艺术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在教育发展中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1.1想象力的开发 学生还处在生长时期,意识形态也还在发展中。在数语外这样正统的课堂上,老师的教授模式和给出的答案都是书本固有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教授,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只是跟随老师的思路,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从另一个角度研究问题。美术的学习就打破了这种僵局,美术锻炼的就是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同样一个物品,不会要求每个人描绘出相同的画面,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是不同的。美术要求的就是学生就把自己看到的、联想到的描绘在自己的图画里,从而使想象力得到了开发。 1.2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 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观察力也不够,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对什么都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美术教育会弥补这个缺点,在美术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努力观察,去了解你要描绘的这个事物的方方面面,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在绘画过程中才能根据自己观察后的理解画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在美术学习中经过这样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课堂上也会不由自主的把这个习惯带入,学习习惯也得到更好的培养。 2、工艺美术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美术主要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个大类。相较于纯美术,工艺美术更贴近生活的描绘,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2.1工艺美术的概念 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主要以实用为目的,但是也具有审美的特性;也是指用美术的技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总之,既是物质产品,同时又具有一定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2.2工艺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作用 美术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平缓的心理辅导。基于工艺美术贴近生活的特点,让青少年能更好的调整自己浮躁的心理。相对于其他的美术表达形态,工艺美术不仅仅提供纸张上的描绘,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和对美的理解塑造立体的工艺品。
在工艺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青少年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忘记自己承受的压力,沉浸在艺术创作当中。在安静的环境中慢慢平复浮躁的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创作中,对青少年的心理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