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高度认同诚信的社会价值,但恪守诚信的精神不够 在回答“你认为现在的人哪三种不良品质居多”时,排在前三位的选项是“不讲诚信”、“不负责任”、“为人处事过于功利”。对于“你认为讲诚信最主要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3.86%的学生选择“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36.11%的学生选择“诚信是和他人交往的前提和保证”;32.87%的学生选择“诚信是做人应遵循的基本准则”;21.34%的学生选择“诚信是一个人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品德”;5.82%的学生选择“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清楚诚信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却经常出现不讲诚信的现象。如对“你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对待诚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27.31%的学生选择了“考试舞弊”;5.09%的学生选择了“论文抄袭”;24.07%的学生选择了“为获取助学金不如实介绍自己的家庭困难情况”;43.52%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 以上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诚信的价值认同度很高,思想主流是健康和积极的,但在坚守学术诚信、考试诚信等方面却存在知易行难的矛盾。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对学生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既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又要注意通过实践教育培养他们对诚信的践行能力,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4.人文精神欠缺,导致科学精神弱化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又密不可分的两种精神。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民办高校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科学精神弱化,甚至一些迷信思想和伪科学在他们中间仍有市场,这不仅反映出他们科学精神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他们人文精神的欠缺。这就告诉我们,要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精神,首先还要从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入手,解决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这就是常说的“科学精神还需要人文精神支撑”的道理。 通过对以上调查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知识欠缺,人文能力较低,人文精神不足,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家庭影响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无论哪种原因都应当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设置一套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精神都能得到提升,并通过营造校园人文氛围以及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小英.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赵环.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3). [3]翁丽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04). [4]常青.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表现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5]王义遒.大学的文化品位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