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调查访问 配合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经济调查,获取乡土知识的第一手材料。还可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当地工商企业,收集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乡土知识素材。 4.写小论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研究乡土知识中的一些问题,并且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论文报告,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如《我镇北大河的昨天、今天、明天》,《从××船的换代看××人生活的变迁》等。 四、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注意掌握好适度、适时、适量的原则 历史与社会课要呼应现实,但它毕竟不是乡土课程,而且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过分渲染的话,就会影响历史与社会教学任务的完成。 2.从学生方面来讲,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心留意身边的人和物 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课外社会的知识迁移到历史与社会课中来,因为教师的讲解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开发课程资源,而乡土知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知识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结合,正顺应了这一要求,相关理论和问题的探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叶哲明主编《台州历史文化专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3年7月版 [4]陶德清著:《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