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全球化时代民族跨文化教育的合理性发展(4)

时间:2016-04-09 08:56 点击:
从文化视角看,一个民族的变迁过程是不断传承自身民族传统,实现本族文化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包括了诸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社会传统等显形的知识文化或交际文化,也包

  从文化视角看,一个民族的变迁过程是不断传承自身民族传统,实现本族文化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包括了诸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社会传统等显形的知识文化或交际文化,也包括了如价值观、伦理观、行为方式等隐性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显性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整体框架,是该民族价值信念和思维方式的外在表征;隐性文化则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该民族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的价值根源。而民族跨文化教育是通过各民族间的显性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实现隐形文化的相互渗透和濡化,从而实现对本族与他族多元文化的自觉性整合与发展。其中,它一方面会在各主亚文化的博弈中帮助亚文化群体不断学习、适应、融入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在各主亚文化的张力中保护本族文化的传承,从而确保本族文化能在现代化改革中传承和发展。为此,作为拥有56支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无论是观照内部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文化交融的生活状态,或是应对外部全球一体化、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格局,多元一体化教育都会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战略。其中,一体化教育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必要手段,核心是培养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它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多元教育则是传承各民族文化的关键,核心是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异文化尊重态度的培养,它是民族文化创生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两者相辅相成,"多元"要围绕"一体"去实施,而"一体"要结合"多元"来发展。[7]可以说,我国民族跨文化教育的文化目的就是通过各族间、各国间的多元文化交流与汲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传承与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能融合共生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这意味着跨文化教育涉及的文化内容与视野应是全球性的,是各民族、各国间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过程则是坚持本族优秀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整个多元一体的国家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创新、传播。[8]
  三、我国民族跨文化教育发展的合理性路径
  事物的合理性在于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协调统一。其中,合规律性是合目的性的基本前提,而合目的性则是合规律性的根本指导,也就是说,民族跨文化教育目的应是基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社会需求确立的,其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遵循文化变迁与教育实践要素的内在运动规律。在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虽然各国在文化传统、政治主张、经济发展方面差异巨大,但各国政府都提出能适应未来文化多样性社会的理性公民。这里的文化多样性公民并非狭义的要求公民具有多种静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是一种面对多元文化差异时所具备的平等、积极、包容的文化态度以及不同文化间进行沟通、理解、建构的文化能力,而这恰恰是各国当代政府选择跨文化教育的原因所在。为此,各国对跨文化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会一直持续,跨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将不断趋向成熟和完善。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己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与发展趋向,而具备跨文化素养的理性公民却可以减缓文化摩擦并促进个体间文化的整合。跨文化教育的巨大价值并不局限于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经济或政治人才,其更大的价值将是促进未来社会公民对于多样性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并非停留在狭隘族群边界范畴内的族群认同或国家认同,而是逐渐走向多层次、多方位、多范畴的认同,是对整个人类文化、全球公民的一种文化及其身份认同。因此,作为多民族单语制国家,我国民族跨文化教育的合理性发展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与目标:首先,应包含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其次,应包含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族群认同;最后,应包含全球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全球意识和全球认同。同时,跨文化教育的实施应关注乡土情怀与公民理性的融合、学术认知与文化建构的统一。
  (一)我国民族跨文化教育的合目的性发展
  1.强调政治认同与宪法认同的国家公民教育。
  伴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发展,全球各族的思想文化已经超越了地域、族群等传统束缚,形成了以人权、民主、及法制意识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情感的公共空间。在这一社会共同体的思想领域,各族成员对国家的认同不再是基于传统臣民式服从而是现代自主沟通的选择性价值认同。跨文化教育应能帮助公民在全球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中形成理性的价值判断力,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间的关系。这种文化间的价值选择并非利益的权衡,而是直接根植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是国家民主法制精神与民族信仰、习惯的价值契合。正如哈贝马斯所言:"宪法的原则只有置身于民族一国家的历史情境中,并与公民的动机与信念建立联系,才能形成社会实践,并驱动建构自由与平等的公民联合体。[9]我国法制精神所包含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等核心价值观是依赖于每个特定民族而存在,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因此,跨文化教育首先应包含以培养公民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为宗旨,以民主法制为核心内容的公民教育。
  2.注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主的民族乡土教育。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