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合班上课,学生人数多,对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学生主动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热情不高,比例较低,获奖质量还不够高。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加以研究和总结,在新一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完善。同时,加大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进一 步健全和完善考核细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等各级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创造热情。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考核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只有建立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课程考核体系,才能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在“四段式”考核体系实践中还应进一步加大过程考核力度、规范程序和完善评分标 准,切实发挥“互换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迎接教育部对我校开展审核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朱泓,刘志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 施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3,(8). [2]王腊梅.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黑 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5). [3]甘贵生,迟露鑫,甘树德等.地方工科院校专业技术理论 课程考核体系探讨[J].广州化工,2014,(4). [4]赵学清,欧阳海菲,李秀兰.《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课程考 核体系的建立[J].机械管理开发,2010,(3). [5]刘俊,杜伟明,张晓青.改革课程考核体系探索工程素质 培养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12,(2). [6]臧建所,唐庆菊,于凤云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案例 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