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1999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既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理论层次,又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特点,要妥善处理好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和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理论教学指导实践。 (二)发展性原则 以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不仅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而调整,还应当满足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围绕社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而开设专业课程,培养适应岗位职业特点的综合技术和能力要求。高职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创造条件满足受教育者的教育培训需求,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能力和习惯的专设机构,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及整个人生道路中不断学习,完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我。 (三)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 在构建高职教学体系时,要将教学目标、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的统一整体。高职教育承载着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任,构建教学体系要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社会岗位目标人才需求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注重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应用与创新发展并举、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三、高职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研究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终身学习的视域下,职业能力不仅仅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技术操作的熟练运用,还应该包括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并不是所有与教学有关的要素都要划归成系统要素,教学系统构成要素划分一定要对系统功能产生关键性作用,要能够反映教学系统的本质和特征。终身学习视域下的高职教学体系应当是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复合型教育体系。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之上,笔者以终身学习为视角,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高职教学体系构造要素进行研究。 (一)目标体系 在终身学习视域下,高职教学的目标须由单一的岗位技能训练转换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上,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全局。这就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行培养。在知识掌握目标设计上,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原则,摒弃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方式,改变依靠死记硬背的低效率做法。坚持在特定的情景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在以往知识基础上汲取新的信息,以自身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加以吸收消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原有知识经验同新生事物相衔接。这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在实践中遭遇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按图索骥,灵活运用自身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技能培训操作中,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解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创新、发散思维。在岗位操作教学中以真实的企业环境为背景,注重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锻炼,创设有利于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的企业工作环境。 (二)内容体系 在终身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以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应依照多层次培养、循序渐进提高的方式,培养创造创新素养,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按照目标体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对教材知识进行筛选和重新架构,以合乎学生知识结构和现有理解吸收水平的方式,顺应理论教学规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获得对理论直观的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培养和技术的掌握不能仅依靠课堂理论的讲解,从知识发展更新和高职培养社会岗位所需人才的目标来讲,应在理论教学之外,安排实训、实验和实习环节,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层次按照教学目标整合知识技能。高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框架应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发现问题主动解决的独立思考能力出发,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将实践教学进一步细分为基本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培训侧重于基本操作技巧的讲解,关注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是较低层次的要求;创新能力培养基于专业技能之上,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将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应用常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要一定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培育注重综合技能的掌握,在仿真训练中以实际企业工作环境为模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来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实践模拟帮助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技术,加以利用和再创造。 (三)资源保障体系 资源保障体系的优劣关乎教学体系的质量。高职教学资源保障体系的构造一方面依赖于人,即需要较高专业理论和技术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依赖于物,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学设备、极富模拟相似度的仿真教学环境和实训基地。 1.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