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培养情感和智慧协调发展的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是指中学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营造一种情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自主研读、关注情智,创设情境、唤起情智,整体感知、把握情智,升华情感、生成智慧,总结迁移、运用情智。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为知为前提、情智并重,多维互动、教学相长,关注差异、灵活变通。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人,如何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学习策略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获取,如何更加重视熏陶学生的丰富情感、健全其心智发育,不仅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政策话语的重要议题,而且也是一线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成为其中的突出代表,在国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效果。但是,针对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进一步整合"情感"和"智慧"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借鉴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尝试对融合"情感"和"智慧"的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以期通过中学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智的和谐发展。 一、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一)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内涵 为实现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智和谐发展的目标,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对相关教学模式和方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基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提出了。情智语文"[1]教学模式,在国内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思考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启示。中学语文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显著区别,这直接导致二者在课程内容选编及组织、课程教学设计与过程、课程评价方法及形式等方面存在具体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提示我们在推进中学语文融合情智和谐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积极做出进一步探索,不能盲目照搬小学情智语文改革与发展的经验。除此之外,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决定了二者之间在道德发展阶段和智力发展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也是思考如何探索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关键前提。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以及中学生道德和智力发展的阶段特征,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是指中学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营造一种情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感染和带动学生,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充分挖掘智慧潜能,最终培养出情智和谐发展的人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内涵主要如下。 第一,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情感和智慧和谐发展的人。一方面,教师只有满怀情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学生们的爱戴,师生之爱的存在是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认识到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机械的知识讲授必然会压抑学生智慧的生成与提高,只有以情促智,以智激情,培养情感和智慧和谐共生的人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归宿。 第二,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双主体性。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必须坚持教师"教"的主体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的统一,通过营造情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来培养情智和谐的人。 第三,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导向。基于师生双主体性的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下的学生情智和谐发展必须与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体性协同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生的情智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的片面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的中学语文教学相比,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漠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引导学生的智慧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知识讲授是培养学生智慧的途径和方式。在情智型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提出合理且有意义的问题、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养成是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主要路径。 3.重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对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不是直接从外界移植知识到其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情智型教学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从而有利于建构学生个体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在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情感,达到情感和智慧的和谐统一。 二、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操作程序及实施原则 (一)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操作程序 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主张共同发挥师生的情感智慧,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情智学习氛围,促成学生以知识能力为基础,情感智慧潜能焕发,和谐相生,教师情智随之得到发展的语文教学观念。中学语文情智型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1.自主研读、关注情智 这一环节体现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活动中,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必要准备。学生结合预习学案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初步学习文本,掌握力所能及的内容,同时对预习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包括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倾向)、道理和趣味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发现力所不逮的难点和疑点,形成课上思维的起始点和关注点,教师则可通过分析学案的完成情况去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制订教学方案尤其是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