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时间:2016-01-18 10:37 点击: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设置的必修课,已经在学校实施十几年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课程开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课程资源满足不了课程实施需求、教师素质达不到课程实施的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依靠单个学校来解决难度大、动力不足、缺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设置的必修课,已经在学校实施十几年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课程开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课程资源满足不了课程实施需求、教师素质达不到课程实施的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依靠单个学校来解决难度大、动力不足、缺乏支持的环境,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采取行政驱动、专业引领和资源统筹的课程区域推进策略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区域内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
  【论文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实验、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对课程理念理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1]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状况仍不容乐观,还有不少地区没有真正开课,开课的学校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也亟待提高。在国家日益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如何使这门课程更好地实现其实践育人的价值,是本课题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从这几年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取得的经验来看,区域推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课题组在2007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又做了一次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课题实验区课程实施的情况,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开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和指导、学校开发和实施的三级管理的课程。[2]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每周三课时,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那么,各地是否按国家规定将其开足开齐了呢?
  调查表明,各地课程开设的状况很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市轰轰烈烈,农村冷冷清清;领导重视、有政策支持和监管的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领导不重视的地区和学校还无动于衷。2013年课题组专门对农村地区的300所学校的开课状况做了小范围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不到一半,上级领导不重视、教师缺乏培训、学校条件不足是其不开课的主要原因。[3]
  此外,很多开了课的学校课程的开设也不够规范,国家规定的四部分内容开设齐全的学校只占了开课学校的81.4%,且课时难以保证。我们的调查显示,78.8%的学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三课时,在仅有的课时中,还有19.4%的学生反映有时会改上其他课,4.1%的学生认为都改上其他课,且初中比小学更明显。
  这一情况和2006年付宜红等人曾做的在线调查相比并没有较大改观,该调查结果表明,31%的学校基本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21%的学校虽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写进课表,但课时和实施效果都得不到保证。[4]
  学校课程开设不平衡、不规范的现状跟学校领导对该课程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不少学校忙于追求升学率,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该课程;也有不少校长和教师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此外,如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重视,不出台支持该课程实施的政策,不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和监管措施,还拿升学率指标来考评学校,学校也就失去了开发和实施该课程的动力,也会造成学校不开课,即使开了课也很难规范和有效实施的现状。地方在管理和指导上的缺失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难以深人的原因之一。
  (二)课程资源满足不了课程实施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国家管
  理层面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没有出台课程标准,也没有统编教材,其具体内容需要学校根据实际去开发和实施。然而,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课程资源,课程就无法实施。因此,课程资源开发就成了学校课程实施面临的头等大事。我们的调查显示,65%的校长和79%的教师都认为当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资源。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十多年来,课程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但目前仍然是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者们的首要问题。
  (三)教师素质达不到课程实施要求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最
  重要的课程资源[5]。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是流动队伍,兼职教师占84.9%,他们都没有接受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学习,也缺乏课程开发经验。虽然这些年各种形式的培训有很多,但是仍有63.9%的教师表示得不到有效培训与指导(见表1),校长们(51.3%)也认为他们的指导能力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开发和指导一门与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新课程,难度确实有些大。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教师积极参与的外部因素,如教师岗位、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作量认定、学习培训制度等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吸引教师全身心投人到该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去。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对课程的认识问题,有政策支持和保障问题,有专业指导和培训问题,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等。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国家规定"和"学校开发和实施"是远远不够的,单个学校开发和实施该课程的难度大、动力不足、缺乏支持的环境,必须有地方的管理和指导来支持。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解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用区域推进策略的必要性
  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认为,采用区域推进策略来促使区域内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真正发挥地方管理和指导的作用;也就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课程政策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在区域内采取一定策略或措施整体推进课程实施。
  (一)有利于解决课程开设不平衡、不规范的问题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强势力量。在三级课程管理中,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具体落实国家的课程政策,另一方面具体管理和指导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难点,在没有课标、没有教材、教师没有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能否顺利开设和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是区域推进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它可以通过动员会、推进会来提高校长和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运行机制,为本区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人力和资源保障,对全区各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提出规范性要求;还可以通过监管制度督促和检查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情况。这一系列的措施,既有支持保障,又有监督检查,全区统一要求,可以有效地解决区域内课程开设不平衡、不规范的问题。
  (二)有利于解决课程实施的专业引领问题
  制度和监管措施只能解决学校课程的开设,而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业务部门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管理和评价及教师的教研和培训均需要上级教育业务部门的引领和指导。有些地区的教研、科研及培训分属不同的业务部门来负责,通过区域推进,区域内的教研、科研和培训三个业务部门在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调配下可以联合作战,加强对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培训、研究和指导,可以采取课题引领、研训结合、以点带面、区片联动、网络教研等措施,能有效指导区域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三)有利于统筹区域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基地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的实施不仅需要文本资源,更需要开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这些仅靠单个学校来开发,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也高。而在区域推进中,各区域业务部门不仅可以指导学校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还可以统筹区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统一开发,共同享用,尤其是建设大型的供全区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需要统一规划、设计和开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此外,区域教科研部门还可以开发地方文本资源、搭建网络资源平台供区内学校共享。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的基本策略
  在问题诊断和区域推进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带领课题实验区的教科研人员,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地区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推进策略,从区域内的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建设、资源建设以及校本教研和校本管理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加以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行政驱动的管理策略
  在区域推进中,为了保证开足、开齐和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1.加强对课程的计划与课时管理
  在区域推进中,各实验区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本区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文件,整体规划了本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了课程的教学要求,明确了各年级的课时,使课程的开展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如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在区域推进中出台了《天山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要求区域内各学校据此制定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有些实验区还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一定要上课表,禁止用学科性的课程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来分割或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2.加强对课程的组织建设与管理
  为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使责任落实到人,各实验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或完善了各级课程组织机构,合理调配各级工作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北京市朝阳区在区域推进中要求区教委、教研中心、学区、学校都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课程推进任务;教研中心要建立教研网络,各学区和各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岗位,至少培养一名专职教师或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有些地区还将区教研室、科研室和培训机构合并或联合办公,为本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专业引领和人力资源保障。
  3.加强对课程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难度较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政策,给予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如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岗位,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和教师考核奖励办法,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对课程的督促与指导
  为切实保障学校开设和实施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还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或措施。如嘉兴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对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检查和评估工作,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想、课程的管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的实施策略、课程实施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有效促进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及相关保障制度等的建立。教育行政部门还督促各级教研室组织力量,深人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