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位与现实对策

时间:2016-01-22 09:35 点击:
【论文摘要】教育管理伦理要求管理者自觉地将道德规范运用于教育管理过程中,使教育管理活动始终贯穿或体现伦理精神。教育管理伦理比企业管理伦理和公共管理伦理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然而,现实的教育管理实践存在严重的伦理缺位,这种现状表现为:对公正的
  【论文摘要】教育管理伦理要求管理者自觉地将道德规范运用于教育管理过程中,使教育管理活动始终贯穿或体现伦理精神。教育管理伦理比企业管理伦理和公共管理伦理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然而,现实的教育管理实践存在严重的伦理缺位,这种现状表现为:对公正的侵害、对尊严的践踏和对生命意义的漠视。从发展教育管理伦理学科、建立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健全责任机制和制定伦理行为准则等方面,提出如何进行教育管理的伦理建设的现实对策。
  【论文关键词】教育管理伦理;教育管理;公共管理;管理伦理
  任何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和行为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深层的伦理与价值问题。教育管理中的道德价值向度和公共伦理精神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果与组织的效率。因此,教育管理者只有清楚并理解实践与行为背后的假设,才可能真正明白教育管理究竟如何影响学生在学校以及将来走上社会之后的伦理道德与政治发展,[1]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教育管理伦理的提出
  将伦理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强调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早已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趋势。从管理理论看,企业文化的营造被认为是最好的管理方式。通过理念实施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构筑伦理价值体系被看作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是管理的最高层次。自20年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结合趋势日趋明显,为顺应这种趋势,管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崭新的科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管理学科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有关管理伦理方面的研究机构、出版物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日本和韩国纷纷问世。在管理实践方面,伦理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也已经取得了广泛认同。一些学者在总结了世界上卓越企业的企业目标后达成共识:企业最兴旺发达时,就是它行为伦理时。[2]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价值系统、管理伦理等文化变量是管理的核心因素,决定着管理的成败。
  与企业管理对伦理的关注一样,伦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先哲麦迪逊(JamesMadison)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假如人类是天使,则不需要政府。假如天使治理人类,则有关政府控制的内部、外部措施统统没有必要。在兰有关建构一个由人类治理人类的政府议题上,最大的困难在于:首先必须使政府有能力管理被统治者;
  其次是政府能够控制自己。"[3]凸显公共管理中的伦理精神是控制政府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方面。当前,人类社会正积极向公共管理这一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公共管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伦理精神、理念和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4],因此,积极自觉地将伦理理念和道德原则贯彻到管理过程之中,已成为当前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回避的与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对于伦理和道德的重视与强调相比,教育管理无疑是更加需要伦理精神关^照的一个特殊领域。因为,与社会其他领域相比,
  教育承担着极为特殊的人类发展使命。"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必不可少的一张王牌……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管理者承担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公民信托,它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直接指向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者的美德与恶德、教育管理中的职业伦理,与一般公民和其他公共管理领域相比较而言,有着更为重大深远的意义。
  那么,究竟何为教育管理伦理呢?"教育管理伦理指的是教育管理制度、管理关系、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基本伦理规范与道德意义。教育管理伦理研究主要把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探讨教育管理理念、政策、制度与行为伦理化的可能性及路径,对教育管理活动道德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探寻教育管理活动道德化的现实保障机制。"[6]也就是说,教育管理伦理主要指的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人格态度和伦理精神。它要求教育管理者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恪守道德规范,使教育管理活动贯穿或体现伦理精神。
  实际上,任何管理总是与一定的伦理或道德问题相关,管理本身就是充溢着道德与价值的活动。^真正与价值无涉的行政和管理很容易成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性行政和管理。而"管理也就是这样一种实^践:在实践中所采取的任何行动中,都存在道德维"[7]。尤其对于教育管理,根本上而言不可能没有基本的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因此,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管理不可能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和职能化的管理。
  二、教育管理伦理缺位的现状
  然而,与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高扬伦理精神和价值原则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最应该体现伦理精神和价值原则的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恰恰存在着严重的对伦理的漠视和价值的缺失。关于这一点,美国的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曾经指出,伦理与道德的缺位正是造成领导与管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把领导的权威划分为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一理性权威、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五种来源之后,他认为,"我们过度强调了科层的、心理三的和技术的权威,而严重忽视了专业的和道德的权三威",从而"割裂了领导的过程和领导的本质"。[8]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我们很少花时间来反思我们的管理哲学或者有意识地试图改进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的价值、伦理和正直。但是,没有哲学的拷问、心理学的自我省察和道德的反思,我们很容易堕入使我们的行为合理化、证明我们所做的一切合乎情理,从小的道德过失到公然的罪恶,都是如此"[9]。从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诸多行为和现象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缺位的现状。
  (一)对公正的侵害
  公正向来被认为是道德的基础,没有公正作为基础就难以重建伦理道德。所以有人曾经提出道德危机的实质其实就是公正危机的观点,因此,"与其空谈道德,宁愿呼唤公正,,[10]。公正的产生一方面需要人们尤其是掌握权力的管理者的美德和伦理精神,另一方面更需要体现伦理道德精神的制度和政策的保障。道德的制度是实现公正的前提。
  然而,本应具备改变人们的身份和阶层定位功能、能够引导社会走向公正的教育,如今反而成为了社会不公正的加速器,甚至根本上就是社会不公正的根源所在。这与许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有直接的联系。如,在我国许多城市实行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长期以来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点学校制度,更有关系到千千万万考生前途命运的高考制度,特别是其中高考录取的地区差异政策,还有诸如保送生、特长生、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制度等,早已成为全社会诟病教育制度性不公正的缘由。在这种严重教育制度不公的环境中,腐败、堕落甚至是违犯法律的行为屡禁不止,在恶性循环中制造了更为严重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相比较之下,"个人的不道德是具体的,是容易发现和加以制止的,而制度的不道德是普遍的,它通过无数的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反映出来,使人把这种不道德理解成个人的不道德,理解成普遍的个人不道德,从而放弃对制度不道德的思考和批评"[11]。所以说,教育管理实践的失序、失范、失德等现象,是以制度的伦理缺位为基础的。制度的伦理缺位一方面往往相对隐蔽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又波及面广,影响深远。对于教育制度和政策所具有的这种公平性伦理缺位问题,只有从教育制度和政策本身的变革中才能获得标本兼治的成效。
  (二)对尊严的践踏
  在我国教育管理的实践和行为中,经常出现"人"被消解和消失的现象。学校运用安装在教室里的摄像头拍摄学生的亲密行为,在全体学生面前公
  开播放,甚至以此为据做出开除决定。近年来此类事件的发生决非偶然。学生的隐私被公然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在管理的借口下,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也随着隐私的暴露而丧失殆尽。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被侵犯隐私,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真理和正义。然而在教育管理中,以教育和管理的名义侵犯隐私,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经常不得不陷入无知或无奈的处境。偷看日记、书信,偷听电话,偷翻抽屉、书包,以及考试分数张榜公布等,类似的管理手段与行为在教育管理中司空见惯。更严重的是,教育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侵犯、践踏了人的尊严,而被管理者也对自己尊严的丧失变得麻木,一切都在教育和管理的旗帜下堂而皇之。
  究竟什么才是教育管理的本位?学生本位、人本位?还是学校本位、管理本位?在某些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中,教育管理价值观问题的实质被误解,颠倒、混淆了不同价值观的主次地位。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当相互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往往把制度、规章和纪律的维护看得比什么都严重,甚至超越、凌驾于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之上。然而,教育管理的价值一旦脱离了教育的价值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以管理的价值代替甚至牺牲教育的价值,那就是价值观的错位。而在教育的价值中,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生作为一个人其尊严受到尊重,才是最为重要的价值。
  (三)对生命意义的漠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