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力--教师自我教育的生长力。教师课堂学习的实质是改造课堂,在行动上改造那些抑制学生的课堂、改造那些空洞疏离的课堂、改造那些了无生趣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学习力是教师改造课堂的推动力,也是教师激发自我教育的生长力。"力的本质在于推向自为的审美价值。它是保持它的生存力的动力因,它是在创造物中保持其创造欲望的目的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其实也是在发现自己;教师在课堂上创生内容,其实也是在创建自我;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其实也是在唤醒自身的天性。教师在课堂中建立的所有关联都需要通过活动展现出来。课堂活动需要事先的设计,因为设计不仅能在时间的推进结构中表达教学目标,而且能将教师凭借过去经验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综合进_个具有提示性的形式框架中。尽管教学活动可以事先设计,但是"当任务逐步展开并导致其他的结果时,当学生的参与和理解增强与渐弱时,教学也随之演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就不是一件件有特定目标,可以完全由教师控制,需要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事件;而是一条条由点滴细节组成的,需要根据事态发展进行调节,不断将细节与事先设计进行吸收、释放、沉淀、交换的河流。教师自我教育的生长力就体现在:这种在河流中不断前进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将作为认识过程的教学纳入到了生活关系中"是个人行为和主观需求与社会现实发生社会关联的表现"。[12]当教师在生活关系的诸多层面调节教学活动形态时"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上课,我不仅看到了学生的改变和提升,而且看到了我的变化和更新。我不再害怕学生乱说话,也不再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因为这些和思想上的自由相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二、课堂学习力的内在结构 作为教师生命能量的课堂学习力揭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是由教师与课堂诸要素建立的关联所构成的。教师在交织各种课堂关联中也展现出其课堂学习力的独特结构。通过还原这一独特的内在结构,不仅能从整体上理解教师的学习力,而且能呈现出这一结构得以运行的内在节奏。从根本上说,教师课堂学习力的内在结构统一于时间性中。教师凭借课堂关注力进入到课堂中,这种关注力本身不仅蕴含着教师对当下情境的关注,更透露出教师对情境可能发展之将来状态的期待。接着,课堂判断力帮助教师将过去的行动、思维、筹划、反思与现在的行动、思维、筹划、反思相关联,并在这种相互关联中保持辨明事态发展方向的清晰性和开放性。由此,课堂表现力就是教师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将通过关注与判断形成的课堂关联表现出来。课堂关注力、判断力、表现力构成了教师课堂学习力的内在结构。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转换生成,分环勾连出一个循环往复的课堂学习力。 (1)课堂关注力 教师的课堂关注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和自我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把握学生、教学内容和自身的存在状态及关联方式的能力。教师的课堂关注力是教师展开课堂学习的发端。离开了教师对课堂本身的关注,课堂学习将无从谈起。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先前知识、期望和教育承诺等因素对教师的课堂关注产生强烈的影响。[13] 拥有课堂关注力的教师能对不同对象进行同时关注。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面向学生、面向教学内容、面向自身。实现这种同时关注,需要教师运用一连串的反思性问题引导自己关注。这些反思性问题包括:"我提出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听懂吗?学生真的对接下来的学习感兴趣吗?这样的内容呈现是学生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吗?我究竟希望学生获得什么?学生拥有回答这个问题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吗?我作好学生出错的准备了吗?"④这些反思性问题不仅能帮助教师在不同的对象间自如穿梭,并将不同对象贯连在一起统整思考;而且能让教师直接获取一些有关接下来该如何行动的信息,由此进入到一种时刻准备行动的状态。 拥有课堂关注力的教师能在关注中提炼观念。教师在课堂中的关注是在接受外界事实和细节时保持的一种开放状态。这种开放状态的最大功效在于激活了教师对相关经验和知识的联想模式。教师通过回想自己之前如何做事的表达形式,将先前经验的结果作为评判的材料。这种回顾和评判的联想模式能使教师从多种关注对象中抽象出具有结构性联系的观念。例如:"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重新开始理一遍"、"抓着那个关键词不放"等等。这些具有结构性联系的观念将细小的、零散的、未完成的细节和事实组合成_个连续的统一体。而这些细节和事实的普遍意义与个别特征也在这一连续的统一体中得到把握。 拥有课堂关注力的教师能在关注中建立信任。在课堂中,教师任何漫不经心、草率轻浮的行为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时不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学生也在关注自己,而且应当意识到学生对教师关注中蕴含的信任和期待。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信任理智的判断,信任知识的渊博,信任他能理解而且觉得对他有益的长处"。明了了这份信任的意义,教师的课堂关注就会体现出深思熟虑,在看的时候求明白,在听的时候求清楚,在问的时候求真诚,在说的时候求得当,在做的时候求认真;教师的课堂关注就会表现自制,以避免那些出于怒气和埋怨的情绪表达;教师的课堂关注就会指向激励,以帮助学生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得到可能的提升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