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教学实践的诸多两难困境反映为教学研究中领域一般与领域特殊的争论。领域一般教学研究秉持形式优先性的观念,强调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通过教学形式化而获得普适实用的理论工具用以指导教学。领域特殊教学研究则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三个方面证明了教学的领域特殊性,强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领域一般和领域特殊之争的实质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争,内容与形式之分是论争的根源。考察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发现教学研究中领域一般与领域特殊之间除了差异与对立,还存在相反相成、相容共存的互补关系和相互佐证、互生互长的互动关系。教学研究的领域一般与领域特殊之间的矛盾在互补与互动的层面上能够得到解决。 【论文关键词】教学研究;领域一般;领域特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教学实践充满着两难困境:教学应当面向学生全体,还是要关注学生个体?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共同文化基础,还是发展学生的鲜明个性?教学以能力训练为主,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应强调对学生的管理与控制以维持良好的纪律,还是强调学生的自主与生成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不同的学科是采用统_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还是由教师自主选择和自由设计?应强调教师教学的技术规范,还是重视他们的艺术发挥?……教学研究是教学实践的反映,这种种困境反映到教学研究中,便形成了教学研究的领域_般与领域特殊之争。教学研究也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揭示教学研究中领域一般与领域特殊各自的主张与理据,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机制,是解开教学实践诸多两难问题的一把钥匙。 一、领域一般的理据 领域一般(domaingenerality教学研究是指这样一种教学研究取向:它针对教学中的一般性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抓住教学的内在本质,揭示教学的普适性客观规律,并以此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教学现象进行形式化抽象,获得教学的稳定范型,教师依此范型进行教学便可保证教学的有序性,获得可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问题。其研究逻辑一般是从教学的某种内在规定性出发,通过理论演绎而获得反映教学内在本质的教学形式体系与操作规程,而这种内在规定性通常又是从某种哲学或心理学理论演绎而来,或者是基于某种似乎直通事物本质的直觉把握而来。支持这种研究取向的研究者通常是由于信奉形式的优先性和追求理论工具的实用性。 1.形式的优先性 形式的观念起源于古希腊,它蕴含于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中,经苏格拉底的"引产术"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发展,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得到清晰的表述,并确立起形式在存在论上的优先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存在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原因,其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可归入形式因。形式因是"形式和模型,亦即是其所是的原理及它们的种"。形式是某物之为某物的本质结构,质料则是自然物所依托的原初基础,质料相对于形式来说只不过是被加工制作的材料,是消极被动的惰性之物。事物的本质结构是由其形式而不是其质料所决定的,任何个体物皆为形式对质料的统摄,形式是存在世界的基本结构和本质。形式因是"作为事物具体的生成的原因的事物的实现的功能",形式即事物的本质和结构,而结构决定功能,于是形式对事物的功能亦具有决定作用。"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或本质的关系,因而规律同样是事物形式因的一种反映。技术制作的本质是赋予形式,而技术是"人工控制条件下自然规律的定向作用",其本身要受到规律的规定和制约,从根本上仍然是由事物的形式所决定。总而言之,形式是事物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存在、结构、功能、规律及技术制作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形式在事物的诸要素中处于优先地位,其他要素皆受形式的统摄和支配,这就是形式优先性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