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既是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也反映了地区的阅读氛围和文化。由图7可知,幼儿人均图书城镇普遍高于农村;除天津外,发达地区一般都高于全国水平。可见,发达地区的物质条件确实具有一定优势,其阅读氛围和文化可能相对浓厚。此外,天津幼儿人均图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尚不清楚。 (四)学前教育负向因子1.学历不达标比例 从负向因子看,多数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不达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广东和天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广东和天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不达标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未评职称比例 从未评职称幼儿园教师比例看,上海、天津、北京未评职称的比例较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浙江与全国水平接近,广东甚至高于全国水平。上海教师未评职称的比例最低,占28.20%,广东最高,达78.68%,两者相差将近三倍。从图9还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发达地区未评职称的幼儿园教师达教师素质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则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可测要素。上述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与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而教师学历不达标和未评职称人数与学前教育的发展呈负相关。上述两个负向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首先,尽管发达地区学历不达标率普遍较低,但广东和天津等部分发达地区却较高,农村教师不达标率更加严重。其次,与学历不达标相比,幼儿园未评职称的人数普遍较高,而且地区差异较大。2012年,即便是未评职称比例最低的上海也达到30%?40%左右,较高的广东则达到80%左右。然而,2008年,全国未评职称的小学教师只有5.8%。[12]这些结果提示,职称晋升机会也许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吸引力以及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影响因子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 为比较不同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差异状况,我们从质量因子、机会和投人因子、物质因子和负向因子四方面抽取重要的因素进行排名。(见表4、表5) 由表4可以发现,从正向指标来看,上海的排名除人均图书以外基本靠前;相反,广东排名基本靠后;江苏各项指标相对靠前,但财政性学前教育人均公共经费指数却排名最末;北京的人均图书最高。从后负向指标来看,广东基本靠前,上海基本靠后,江苏生师比最高,浙江未评职称和学历不达标的排名也比较靠前。 在发达地区中,上海与广东形成了鲜明对照,前者正向指标排名靠前,负向指标排名靠后,后者相反。北京除毛人园率相对较低外,其他指标也比较好,是一个幼儿人均公共经费指数较高、生师比最低、教师素质较高、硬件好书香气十足的发达地区。这也许就是上海、北京学前教育发展比较理想,广东被列为学前教育一般发展地区甚至发展落后地区的重要原因。[13] 其他地区各有特点,江苏生师比最高,幼儿人均公共经费指数最低,但其他指标排名却相对理想,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较高的生师比和较低的财政投入,却收获了较高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被列为学前教育比较发达地区,[14]这可能与江苏幼儿园教师较高的学历和职称水平,较高的整体素质有关。这表明,教师的高素质有可能会部分抵消负向因子的不利影响。天津在生师比和教师学历不达标方面存在短板,浙江除毛入园率最高以外,其他指标也不理想,与广东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各地区城乡差异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广东在专科以上教师的城乡比、教师职称指数城乡比、图书城乡比、师幼城乡比、学历不达标城乡比等方面基本居前,上海、北京基本居后,表明上海、北京的学前教育城乡发展比较均衡,而广东城乡很不均衡。浙江、江苏在教师职称指数城乡比和教师未评职称城乡比方面排名靠前,显示这两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亟待改善。天津在生师比、专科以上教师城乡比和学历不达标城乡比三项指标上排名居前,表明天津有必要着力降低农村学前教育的生师比,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