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师比 对发达地区生师比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如下发现:第一,发达地区的生师比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上海和浙江的生师比更低,江苏、广东和天津的生师比相对较高;第二,天津、广东、江苏生师比城乡差异较大,与全国平均城乡差异接近,农村生师比均高于城镇生师比一倍左右,天津甚至达42.45:1,而北京、上海、浙江的城乡差异较小,保持在12:1到20:1之间。 整体而言,北京、上海在生师比和生师比城乡差异方面均较为理想,比较符合2012年确定的国际标准[9]。其原因可能在于,北京、上海两地公办幼儿园占主流,政府投入较大,教师可获得性和稳定性也较高。可以肯定的是,生师比过高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天津、广东生师比的城乡差异达到一倍以上显然是有问题的。 2.专科及专科以上教师比例 在专科及专科以上教师比例上,上海、北京、江苏、天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几乎接近100%,浙江的比例与全国水平接近,广东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一般较高,但也存在差异,浙江和广东的教师并没有学历上的优势。从该指标的城乡差异来看,上海、北京的城乡差异较小,广东、天津的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明显低于城镇幼儿园教师。(见图2) 学历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尽管《教师法》规定幼儿园教师具有中师以上学历即可,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有赖于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高学历的教师在教育理念、环境创设、师幼互动、活动设计及组织、解读幼儿、个性化教育以及反思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发展学前教育就必须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投身学前教育事业。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是一个世界趋势。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发达地区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上海几乎没有专科以下的教师。浙江表明幼儿园教师在这几个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浙江尤其是广东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接近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发达地区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环境有待提升。 3.教师职称指数 从教师职称指数来看(见图3),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天津职称指数基本在小学一级和小学二级之间,北京和江苏平均降一级;浙江与全国水平相似,基本在小学三级水平;广东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平均职称达不到小学三级水平。这些发现与上述的学历层次具有相似的趋势,但天津幼儿园教师的职称比学历更有优势,北京、江苏却恰好相反,具有较高的学历却并没有较高的职称。 教师职称指数既反映教师从教的年限和专业水平,也反映不同地区教师职称晋升的难易程度。从教师职称水平来看,上海、天津、北京和浙江的教师职称水平相对较高,说明这些地区教师的从业时间较长、稳定性高,职称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浙江尤其是广东的教师则从业时间短、流动性大,或职称晋升的机会有限。然而,所有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职称水平都远远低于小学教师。一项研究发现,2008年,我国50.5%的小学教师已经获得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职称。[10]可见,幼儿园教师的职称晋升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机会与投入因子 1.毛入园率 毛入园率与幼儿的入园需求和经费投入相关,也受到政府和大众对于学前教育价值和父母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是衡量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数量指标。[11]从图4可知,发达地区的毛入园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率较高。 2.学前教育投入 学前教育投入比在2009-2011年呈现如下特点(见图5)。首先,各个发达地区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次,北京、广东、江苏的指标与全国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广东指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尽管该地区2011年的指标比2009年提高了近一倍,但还不到上海的1/6。 上述结果表明,首先,各个发达地区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逐年加强,上海尤其突出;其次,学前教育财政预算占教育财政预算的比例各地区差异巨大,有必要研究投人比例的合理水平;最后,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有必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使幼儿分享更多的社会发展红利。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也应逐年提升幼儿人均公共经费指数。 (三)学前教育物质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