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通过运用不同的多水平模型技术,量化分析中国东西部三个地级市2009-2012年高考考生的高考和中考成绩、学校和教师问卷信息,同时质性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访谈质性数据,以探究学校效能的范围、程度、表现趋势以及学校效能和教师专业发展关联性。研究发现,普通高中高考原始成绩和增值表现估测值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时间横轴上个别学校的表现缺乏一致性,学校对不同学生群体在高考总分增值表现的影响有差异性,教师专业发展因素和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具有正向关联性。 【论文关键词】增值;专业学习共同体;学校效能;教师专业发展;多水平模型;教育评价;教育质量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西方国家广泛开展的学校效能研究证实,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学校的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因此,如何评价学校的实效已是一个重要且不容忽视的议题。中国学生学业的原始成绩和大学升学率常常被看成是衡量学校质量的最重要标准。这可能导致那些学生生源水平较低的学校被不公平评价,而拥有相对高质量生源的学校则处于升学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鉴别出一所学校实际的办学水平。事实上,自从40多年前西方开始从事有效学校的实证研究以来,人们不断探索评价学校表现的新方法,这为各国一系列的评价学校政策做出了贡献。 从有效学校实证研究中逐渐衍生出来的增值评价方法为评价学校表现和问责学校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方式,因为这种评价方法可以避免仅仅把关注点放在原始考试成绩上。[2]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在考虑学生之前的学习成绩和其他非学校本身所能控制的相关因素的情况下,用不同学生人学成绩之后的学习成就来估测一所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相比的进步情形。因此它所反映的是,与其他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一所学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的学习水平。因而"增值"的概念既可以是一个学校效能的指标,也可以是一种工具,让校长和员工们用来分析其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程度。 中国还很少有涉及增值方法和学校效能的高质量实证研究报告,这也是为什么在研究学校效能的国际比较研究领域里罕见中国案例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至今少数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学校效能的研究中,即以学校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调查里,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学校效能在学生高考成绩的总体变异中可能占到50%。[3] 另外一方面,相关研究证实教师质量和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进步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同样地,学校改进研究也一再强调课堂教学水平对于提高学生表现的重要性。[5]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和质量与学校效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然而,一些研究指出,对于中国的很多教师来讲,专业学习是不发达、不公平和不一致的。[6]国际上在寻求有效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方面,美国和英国的相关研究强调专业学习共同体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7]尽管中国一些学者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一般来讲已存在于正规教育体系里,而且大部分以学校教研组的形式出现,然而在文献中还是很少发现有关这类主题的实证研究。[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