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2][3][5][6][7][9][1°][11][13][14][15][16][4°][41][53][57]埃德加o莫兰.复杂性思想导论[M].陈一 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8:3°,1,32,79,21,70,29,95,95,96,118,67,88,98,99,98,75. [4]陈一壮.论法国哲学家埃德加o莫兰的"复杂思想"[J].中南大学学报,2004,1):11-15.[8][20][21][45][46][50][60]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5,182,196,43,46,73,5. [17][30][34][36]张楚廷.教学细则一百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2,166,167. [8]冯恩洪.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M]//钟启泉,吴国平.反思中国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93 [19][44]LARSEN-FREEMAND.TechniquesandPrinciples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118,118. [22][26]伯顿o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1,193 [23][24][31]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1,72,170. [25][48]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0,250. [27][37][59]胡弼成.教育主体评议[].大学教育科学,2008,2):66-71. [28][35]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1,23. [29]张华.论研究型教学[M]//钟启泉,吴国平.反思中国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8. [33]洛克.教育漫话[M].朗悦洁,编译.武汉:武汉出版社,014:00. [38]张应强.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8-16. [39][64]BELLDM.DoTeachersThinkthatMethodsareDead?[J].ELTJournal,2007,61(2):135-143. [42]龙跃君.关注联结: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理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7174 [43]转引自刘铁芳.回到教育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 [47]梅洛一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 [49]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21. [51]富里迪.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戴从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7. [52][56][63]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M].张春城,唐超权,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84,118,118 [54]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55]但巍.《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述评[].外语界,2004,(2):74-76. [58][2]胡弼成,陈小伟.对话一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教育研究,2010,(8)49-52. [61]邓晓芒.教育的艺术原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