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复杂论视域中的大学课堂构建(下篇)(3)

时间:2015-11-27 09:12 点击:
3.游戏法 游戏,是一种平等、从容、闲雅、无束的身心自由状态。游戏,在赫伊津哈的眼中堪与理性、发现与创造相媲美。虽然游戏曾被视为课堂中的干扰因素,但是,它以疑问性、干扰性、多样性、无限阈性,开启了课堂教

  3.游戏法
  游戏,是一种平等、从容、闲雅、无束的身心自由状态。游戏,在赫伊津哈的眼中堪与理性、发现与创造相媲美。虽然游戏曾被视为课堂中的干扰因素,但是,它以疑问性、干扰性、多样性、无限阈性,开启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形态,使认识具有了不确定和创造性。所以,"游戏"是教学的存在方式,教师和学生同属教学中的"游戏者",它使教学"充满游戏的精神和自由、超越的精神,充满勇敢、冒险,承认不确定性[49]
  复杂论的"不确定性"原理,在理论上为实现游戏的方法提供了可能性。复杂论视"宇宙是处于有序、无序和组织之间的一种两重性逻辑的游戏和博弈"[5°],任何事物都是在"不确定性的"游戏中自我组织、自我建构而生成的。知识亦然,知识的本真之态就是不确定的,是非套装的、非标准的、繁杂的、探索的、改进的,存在于不确定性和创造的风险中。知识应"被要求适应正在盛行的不确定和焦虑氛围"[51],复杂论无时不在贬低知识的权威。在这里,经过人类主观改进、简化、被定义为客观的知识,从里至外都被扣上了确定性的"丑小帽",因为它忽视了客观世界与知识本身的无序性特征。
  游戏法的使用,在于尊重大学课堂的"不确定性"特征。教学本是不确定性的,课堂的各要素在矛盾中"游戏"着。它犹如一个经受着阳光和风雨的生态系统,虽然充满矛盾与冲突,生命依然茁壮成长。所以,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说:学习智力的本质、它的控制力、它的活动、它巨大的能量和它的破坏力量,就是教育。"[52]游戏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游戏主题的选择。莫兰认为,"游戏的因素是一个无序性的因素,但也是一个灵活性的因素"[53]。所以,教学中应发挥"游戏"的作用,为教学提供_个开放的知识及教学场景。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及知识形态的现状,设置更为灵活的"游戏"主题,以达到将教学无序与有序结合之效益。第二,兴趣激发与自主投入。"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54]游戏法,在于促进师生互动,需要双方的热情、求知欲与随和的相处;需要运用情景化话语,"使教学不再依赖由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预先选择和排序好的语言项目"[55],使学生能够自主投入,自行处理问题,简约朴实而不矫揉造作。第三,知识与价值的融入。游戏法的运用,需要蕴含知识与价值内容,知识与价值一同融入游戏法及其实践过程,以此作为人格塑造与养成的重要平台。
  4.理解-对话法
  对话,意指相互交流,相互接纳,自由辩论,猜测反驳,怀疑批判,相互理解等师生双方的平等互动形式,它是大学师生"思想发生"的萌芽。对话与理解,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对话教学,卢梭的自然教育,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一脉相承,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异曲同工,是通过师生交往对话,迸发生命主体的热忱与智慧的过程。
  理解-对话法,是复杂论"蕴意于无序性的整体",及其"内在混沌-有序与无序"等特征的必然要求,是复杂论课堂整体与系统之内在要素的相互联系的形式。这一无序性、开放性特征,强调大学课堂在复杂论的视野中,要通过对话实现主体之间的理解,并在无序性中建构师生的交互关系。因为,对话即交流,"交流不只是语言的交换。交流就是相互学习,相互理解"[56]。因此,理解一对话法"必然包括移情、同化"。反思与平衡的理解过程,在大学课堂中,它可以"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达成教育目的"[58],并能够创设"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59]的"一体两面"的师生关系。
  对话与理解,提出了课堂教学艺术的要求。
  一,开放与接纳。"相互间的理解总是主体间的,它需要开放、同情和宽宏。"[6°]其策略是,要求师生之间,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的障碍,转变自我中心主义将自己与环境、他者的关系视为封闭的、利己的,缺少情感与真诚释放的视域。因为,塑造"关系的唯一纽带应该是坦诚,而不是诡计和手腕"。因此,"要想使大学教育真正唤起生命的律动,构建始于对话而达至理解为主的大学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62]。第二,在互动中质疑。"学习的实质是没有固定点的持续运动。"[3]所以质疑,即以纯粹的视角看待知识,在师生互动中,以自己的观点去猜测、去证明、去揭穿,建构学生原有经验中相似的知识,却又能够生发新的灵感。质疑的过程是心灵的碰撞过程,它虽然蕴含着艰难、苦涩的冲突,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思考的乐趣、认知的拓展与智慧的提升。第三,在自我省察中对话。自我省察与相互理解是贯通的,是一种解除苦闷、疏离、孤独与浮躁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做到明智地思考,认识自我亦是有可能犯错的、脆弱的、有缺陷的,做到反思、体验、自主性思考。在自我省察中对话,它要求师生之间内心深处的灵魂的对话,没有掩饰、虚假与保留。主体间的对话会在虚静中,在享受中,不知不觉地生成知识,涵养人格。
  四、结语
  复杂论之于大学课堂的重大贡献,在于使教学恢复人的主体状态、自然状态与生命状态,最终转变大学生的思维、创造与存在方式。这就使得教学还原为它本来的样式,从而使教学具有了生长的复杂性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它过多的"不确定性"与"矛盾性",使大学生在精神成长中,遭遇社会化的困难,遭遇引导其形成社会品质的种种干扰,遭到诸如"只顾个人利益,破坏集体、他人利益的主动,也是教育所期望的主动发展吗"这类的指责。我们需要坚守的是,要求个体行为应有利于个体身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指向。也许这是一个多余的"限制",如果我们把"发展"一词看作本身就包含有积极向上方向变化的意义,这个限制词就更显多余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