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上篇)

时间:2015-11-24 14:30 点击:
【论文摘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高校创业教育亟须实现三大转型: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转型,从创业实践教育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论文摘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高校创业教育亟须实现三大转型: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转型,从创业实践教育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转型,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型。其战略选择为:发展高校"众创空间",构建递进、立体式结构创业教育新体系;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形成地域与校园文化互融互动的创业教育特色。
  【论文关键词】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目前,我国已步人众创时代。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就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高校扩大就业,是高校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尝试探索到全面深化,目前已进人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部分高校积累了一定的创业教育经验,为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范本。在运行模式上,主要体现出三种典型做法: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二是改革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人专业课程之中;三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园或科技园,以各种实践性的创业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在追求创新创业特色化体系建设中,部分高校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文化资源,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凝练办学特色,设计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浙江大学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学生从"学优则仕"向"学优而创"转变,构建了创业教育动态融人"通识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温州大学"以岗位创业"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出面向全体、多元融合、强化实践、培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新理念,实现了创业教育的多元化运作和人才培养的分层。[2]东北师范大学在"大创业观"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价值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方面构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
  从高校探索的模式运行上看,高校创业教育重点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社会转型需求,依据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和具备创业能力为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模式的实施路径。这些模式为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的自主式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此类模式还缺乏政策和相关资源的引导和支持,还未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多数学校也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业教育专门机构,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研究平台。从课程和师资方面看,创业教育课程往往以第二课堂、选修课为主,课程显得较为分散、严重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其中,活动课形式居多,增加了课程的可变性和随意性;同时,创业教育师资、创业知识严重匮乏,形式缺乏多样性,创业教育形式多依托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校内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较少,高校创业教育与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度不高,难以真正起到实效。从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来看,高校创业教育还缺少特色,我国地域的广阔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另外,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高校还应当走出政府主导的观念误区,将内源性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核心和支持性力量,建立"高校一市场一社会一政府"各归其位、各负其责的创业教育公共治理体制机制。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