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建设是学校集体进步的出路,包括指向学习结果的横向和纵向学习能力建设。横向学习能力指学校之间、校长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互相学习能力,特别看重学校间相互合作能力建构和经验分享过程。通过横向学习能力建设,释放学习者能量,涌现新知识,学习先进,激发灵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利用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现场跟踪学习、网络交流、专家对话等多种突破学校和区域边界的学习方式。纵向学习指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能力,也有外部力量的介人,如专家、教育行政领导等。校长致力于建设学习富集型学校,突破层级,建立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贯穿的学习体系和制度。学习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愿意参与变革的自愿性主体。学校通过学习能力进步获得变革微调能力,学校变革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变革经验、进程、反应等对变革过程和计划进行调整,弥补早期规划可能的缺陷。 (三)知行重构策略与能力建设 知行重构是对学校成员认知、行为或环境等重新构建的策略,触及学校变革最核心和最坚固的部分。该策略与转型性变革密切相关,包括学校文化重构能力、结构重组能力及由此引发的行为重塑能力和环境重建能力,是检验学校学习能力和变革能力的试金石。重构能力建设需外力介人。 1.文化重构 文化重构即学校文化重构能力,触及学校文化核心内核,也触及学校成员的集体意识。文化重构的特点是:发生在学校发展转型期或遭遇生存危机时,学校文化框架发生断裂;异质嵌人,但学校文化基因还在,价值体系的话语表述方式会发生重大或彻底变化;发生系列整体变革,但重点是价值重塑与话语重构;可能需要专家认知嵌人。学校必须把握特点,利用外力进行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话语重塑。 2.结构重组 与学校边界扩张有关的变革称为结构重组,也即学校重组,往往与教育政策力量相关,也与教育变革趋势有关。中国各地基础教育集团、集群化办学形式使多所学校松散或紧密结合,需重新定位龙头学校和教育集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行为重塑与环境重建 学校文化变革引发行为重塑与环境重建。行为重塑可以在学校核心价值体系重构后进行,也可按照合乎伦理或流行风尚的教育理念来塑造,也可以发生在执行制度层面,与关系重建、实践重建同步共生,包括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学校管理者行为的重塑。学校变革必须从课堂行为开始。学校借助专家力量,通过开展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达到这一目标一课例研究是改变课堂文化、落实学校文化的有效工具,能够切实改造教师研究行为,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环境重建指学校物理环境重新设计和装饰,是变革成果的物化表达,传达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重构之后更有针对性和合体性。学校可以邀请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参与设计过程,如果资金允许,找到有文化品味的设计公司很重要,这很考验校长的审美能力。 (四)力量联合策略与能力建设 策略和支持的正确组合引领学校变革。力量联合与知行重构策略联合使用,效用更突出。力量联合指学校变革行为主体之间团结、合作、互助的力量联盟及其整合策略,关注变革支持圈和持续领导力建设。 1.经营变革支持圈 变革支持圈是来自学校内外的支持其变革的力量的集合。来自学校内部的力量构成内支持圈,包括教师和学生力量;来自学校外部的力量构成外支持圈,包括社区、专家、教育行政力量、文化公司等。变革管理者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同时行动。学校需要联结和整合变革力量,形成变革联盟,共同行动,保证向一致方向发力。学校理清各方力量的责任范围和具体任务、对变革影响程度、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程度,画出责任矩阵表格,确保角色与责任一致。二是争取行政支持。转型性变革常与行政力量联系在一起,富有雄心的变革项目几乎都是受政治驱动的。学校争取登上教育变革的行政和政策列车,容易获得资源,成功可能性加大。三是寻求专家帮助。这些专家是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可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也可以学校自行邀请。在转型性变革中的价值重塑阶段,专家协作至关重要。但是,学校不要完全迷信专家,要培养对众多专家观点的选择、整合和驾驭能力。 2.建设变革持续领导力 持续变革意味着变革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学校工作和管理进程中的核心特征,而不只是一个明亮耀眼的短期现象。变革持续领导力关注教育管理者领导力的持久性,可持续性领导力在领导离任后不会消失。校长和教育局长的轮换威胁教育变革和可持续性发展,因为继任者可能引进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哲学。[22]教育管理者更替的事实无法改变,建设变革持续领导力的策略如下。一是校长建设分散的领导力文化,学校领导岗位设置多元化,教师、学生发挥能量和智慧,并且扩展到家长身上;寻求和培养具有可持续性观念的新的领导者。二是如果可能,延长校长任职时间是维持变革持续性的有效办法。三是谨慎对待校长之间办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新任校长可以开始新一轮的变革,但一定尊重和继承学校与历任校长的精华思想和实践。 变革是与自己的文化进行较量的过程。共同改善所有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校成为丰盈生命和充满乐趣的地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