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学校变革包括适应性变革和转型性变革,具有塑造性、多维性、进步性特征,嵌入、濡化、博弈和平衡是其发生机制。学校发展、公众认同、先进流行、政策环境压力引发变革,也会遭受来自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情感阻力、认知阻力和行为阻力。变革管理者的任务是建设学校组织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变革能力和智慧培育至关重要。益于能力建设的学校变革管理策略包括结果指向、一致性培育、知行重构和力量联合。 【论文关键词】学校变革;变革压力;变革机制;变革管理;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政策取向,鼓励教育和学校有成就的变革。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单元和中心,校长强烈影响着学校变革的可能性,承担变革管理者责任(这里的变革管理者指校长管理团队,学校指基础教育阶段学校)。[1]由于缺乏与变革相关的系统知识和能力,学校变革中存在杂乱、匆忙、热闹等景象,喜悦、失望、激进、失败、退缩等现象也裹挟而来。本文拟对学校变革类型、机制、策略等进行深人探讨,以期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有关变革的系统知识和清晰路径。 ―、学校变革压力、阻力与意义 变革源于压力,也遭遇阻力,它总是在需要变革的时间和地点发生。 (一)学校变革压力 学校变革可能是强加的,也可能是自愿参与的。变革压力随着推进与行动而逐渐平息。[2]变革压力在学校变革管理者身上感觉和体现明显。这些来自学校内外环境的压力包括如下四种形式。 1.学校发展压力 发展压力是学校变革最强烈的内部动机。教育系统无疑是个竞争环境,很难充分实现均衡发展。不同发展程度的学校面临不同的发展压力。先进和成功学校为了在竞争中保持和扩大优势而面临两种压力:防止衰退和规模增长压力一学校在保持和提升办学质量、社会声誉的同时,还面临被要求扩大办学规模而产生的压力,即增长压力和随之而来的文化整合压力--变革往往与增长和整合有关。成功中小学一校多址现象普遍存在,而衰退的学校可能遭遇规模缩减、实体消亡的生存压力。学校发展压力往往转移到校长身上,新校长就任的学校还会面临"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压力。每所学校都愿意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存在,但这一想法显然遭到了严峻挑战。这类压力与转型性变革有关,以打破学校边界为特征。 2.公众认同压力 公众认同压力是来自学校内外环境混合的变革动机,指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政府等公众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引发的外部变革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各种数据报告:学生学业成绩及全面成长,教师发展程度和机会,学校绩效、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满意度,教育督导评估报告,学校办学质量检查,学校形象调查等。学校处于开放环境,公众随时可以知情并发表意见,便利的媒介让学校可以随时接到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反馈数据。如果优秀教师严重流失、办学声誉和满意度下降,学校就必须进行变革。 3.先进流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