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哲学问题与教育公平理论研究。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应充分展现桥梁学科的作用,顺应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对教育技术的合理诉求。这是教育技术学最基本、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是教育技术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趋势,是教育技术之"根"。[8]教育公平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教育公平归根到底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资源的核心是教育信息资源与教师资源。有学者提倡探索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区域共建共享互换"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构建"异地网络支教"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新方法,构建"异地网络教研互动"教师培训新渠道。[9]还有学者提倡开展村镇教育信息资源区域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提升经济薄弱地区的教育信息服务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与指导思想。[10] (二)信息化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三通两平台"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之相适,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研究成为热点。 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研究。网络学习空间包含四个维度:空间结构、接人环境、支持服务、用户能力。[11]正式开通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提供资源上传下载服务的基础上,强调以学习空间为核心的资源推送,把不同用户所需要的适当资源送人不同的个人空间,以教师的教学空间应用带动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应用,在"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逐步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人、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新机制,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从而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此外,生态学视角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的热门。"生态"一词之所以用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社会化发展的推动,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对新型学习方式的支持。[12]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行动计划中的第一项即为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支持。云技术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进一步地体现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经济性、共享性、合作性和生成性。[1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也可成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教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再生成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途径。[14]同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还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学者指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应突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形成"政府买资源、企业建资源、师生用资源"的格局,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为师生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即政府把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外包给企业,并引人以用户满意度为价值取向的监督激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其优势在于:供给主体更明确、开发主体多元化,政府市场相结合、供给方式更灵活,经费划拨更合理、资金投人效益高,供给决策更科学、供给过程更透明,资源建设有规划、用户参与更主动。[15]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应用研究。信息化教育资源迅速增加并呈现出分布、异构、海量等特征。由于技术的复杂性、教育的多样性以及资源开发过程的非标准性,各类教育资源系统底层结构和功能接口不一致,数字化教育资源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融合。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月艮务的体系架构)具有松散耦合、平台无关、互操作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16]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日益详尽的数据记录,为教育数据挖掘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再次开发、质量评价等。[17]电子书包是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终端的专门设备,其应用需注重"家一校一企"协同模式。[18]电子课本也是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的重要方式。易用性是电子课本得以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电子课本的开发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减少使用的技术门槛,充分发挥其富媒体特性,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19] (三)网络学习与远程教育研究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都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MOOC是2013年国内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 MOOC与网络教学研究。紧跟着世界MOOC元年的脚步,中国2013年迎来MOOC发展与研究的高潮。世界范围内MOOC平台繁多,有edX,Coursera,Udacity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一方面协议加人世界MOOC组织,一方面着手开发自己的平台。MOOC聚合名校、名师、名课,采用高校加盟、平台统一、制作统一的运作方式,其影响力持续攀升J20]MOOC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两类课程"联结主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cMOOC)和"行为主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xMOOC)。xMOOC通过互联网引人商业模式突破了高等教育的"知识产业链",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运行模式。[21]我国在MOOC课程建设研究中,主要探讨了MOOC课程资源建设要求、影响因素以及本土化问题。 开放大学与远程教育研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012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22]但是,国内开放大学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国开放大学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广泛吸纳世界远程开放大学组织结构的优点,立足于目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实际,构建我国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此外,教学策略研究也是远程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具有习惯性、适应性特征,[23]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个体因素,比如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等。[24]因此,远程教育者应通过改进教学策略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降低远程学习的綴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