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在内涵上实现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体现"自我建构"、"对话建构"和"活动建构";在内在特征上主要体现六点:一是要素,将"问题"嵌入课堂;二是关系,师生建立"大小同学"式关系;三是方法,采用建构式主动学习法;四是策略,师生开发合学型智慧导学策略;五是组织,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平台;六是工具,使用问题导学型学习工具单。 【论文关键词】学本课堂;知识建构;多元民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材由一元走向多元,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理念由传统走向现代等。目前,已经稳步进人第二轮课改的"深水区"。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课堂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层中小学来看,深度课改主要是指课堂改革。从我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整体趋势上表现出"教"的课堂正在向"学"的课堂积极转型的良好态势。 为解决"教本课堂"的低效教学问题,笔者以有效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和切人点,进行了"先学后导一问题评价"(FFS)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力图建构学本课堂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探索"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的有效路径和有效策略。 ―、基本概念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不是单一指学生,而是包括学生、教师和参与者。其理论基础是素质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等,其实践依据和逻辑推理是我国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2020年"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给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的机遇和空间,也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建立适应和促进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学习型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教育体系,就必须构建学习型课堂体系。只有培养出学习型学生、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家长以及学习型其他社会成员,才有可能建构起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课堂是能够让学生、教师及参与者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课堂,追求的是能力取向的教育价值观。学本课堂是学习型课堂,是学习者学习共同体课堂,是针对教本课堂弊端而提出来的。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革命》中写道:全世界学校的课堂都在进行着"宁静的革命",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目前国际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1]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或学习中心课堂已经成为我国当今课堂教学转型的基本取向。[2]学本课堂是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来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和丰富情感的能力建构型课堂。一定意义上讲,学本课堂的探索代表了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3]这种课堂是指向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种课堂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是富有生活热情、有发展愿景、有自主创业胆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