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2)

时间:2015-10-16 09:09 点击:
教育是这样一种事业,它在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如何的观念指引下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假定某种类型的发展优于其他,某类行为值得强化,某类人格需要培养,因此教师需要首先对目的进行取舍,而这类取舍往往是在
  教育是这样一种事业,它在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如何的观念指引下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假定某种类型的发展优于其他,某类行为值得强化,某类人格需要培养,因此教师需要首先对目的进行取舍,而这类取舍往往是在对与错、优与劣、有无价值之间做出道德选择。实质上,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道德导引的规范性社会实践,教育的工具向度从属于它的道德向度。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Peters,R.)指出,一个人认定某种影响或活动为“教育”,意味着这个人肯定和承认这种影响或活动在内容上是有价值的,在方式上是合乎道德的,至少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3]
  英国牛津大学教育系前系主任理查德·普林(Pring,R.)教授也指出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帮助一个特定的人学习这些或那些知识的一系列行为。它是教师带着道德目的参与的活动,即启发学生以一种值得做的方式观看世界、体验世界,以一种更为人性和可以理解的方式与他人相处。正因如此,当年轻的他或她努力去理解意义、找寻价值、参与探索、发现值得追求的理想,与思想相遇的时候,教学就是内含于特定文本与器物中非人的客观思想世界与年轻人个体亲身世界的交往。这种非人的客观世界与个人的亲身世界之间的交往需要通过师生人际关系来实现。无论政府以何种利诱的方式管控学习,无可避免的是这种交往都会体现教师对于什么值得学习,什么是值得学习的方式的基本道德判断。”[4]
  许多教育学史上的名家将自己提出的教学方法、程序置于道德之下。德国的赫尔巴特基于心理学形成了“教学四阶段”是受“五种道念”引领,以形成学生道德理智为旨归。[5]杜威虽是赫尔巴特学派的批判者,但是他继承了赫氏开创的传统,以“民主伦理”理想引导其“五步教学”的构建。[6]在他们看来,教师的专业实践不是一种道德无涉的活动,而是一种深受道德影响的事业。教育从不在道德上保持中立,而总是基于某种道德精神或明或隐地向受教育者表达某种道德倾向,总是基于某种道德原则评判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劣,总是基于某种道德标准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概言之,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道德性的社会实践,都卷入了价值观念,并受规范性原则的引导。[7]用布雷岑卡(Brezinka,W.)的话来说,“无论教师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做什么,都取决于他们的专业道德,也就是他们的道德态度和责任意识。一切优异的专业成就也就是优异的道德成就,因为在追求优异的过程中,没有对善与恶的工作的区分,没有道德的努力,没有意志的约束,没有勤勉与耐心,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专业成就的。”[8]
  三、教师以道德为专业服务手段
  与医师和律师有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仅为维护专业服务对象利益而遵守专业伦理规范,而且将专业伦理作为专业实践的手段。如同布雷岑卡所言,“教师自身是履行专业职责最重要的手段。”[9]如前所述,教育承担培养青年一代道德品格的责任,每位教师毫无疑问地负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如何影响和促进青年一代的道德成长是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深思的核心议题。道德品格不同于知识、技能,不能通过信息传递和动作操练的方式加以培养。古今中外的伦理学家、教育家无不认为青年一代的道德发展是模仿身边榜样和长期习染的结果,并把教育者的品德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加以重视。“倘若他们(学生)没有道德榜样,没有明显或潜在的压力去学习道德,没有道德暗示、训诫、格言,没有机会去模仿道德行为,他们的道德德性将会迷失,也许永不可能获得。”[10]因而,教师树立的道德榜样是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最生动的“教科书”。学生处于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且善于也乐于模仿学习,教师是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他人”,美国学者班杜拉指出,通过对教师言行举止进行的观察学习,是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言行尽管只出现微小的偏离,但在眼睛像“录像机”、耳朵像“录像机”、脑子像“电子计算机”的学生面前,就会被成倍地放大,并加以迅速模仿。[11]正是由于这个方面的原因,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人们历来期望教师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避免把学生引入歧途。
  此外,教师专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是“制度化亲近”(institutionalisedproximity),[12]即要求教师与学生保持最为密切的关系。[13]教师亲近学生使他有可能比其他人,甚至是学生家长,更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因而提出的教学方案可能更加适合学生。正因如此,著名的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Noddings,N.)提出教师最好至少与学生一起待上三年。[14]师生之间的亲近关系使得教师道德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这种亲密的接触性使得教师的道德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对他们的道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时刻检点自己的道德行为,避免把学生引入歧途。教师即使不能表现出理想的道德模范,在职业上也要求他们尽可能地负起不要表现出明显的不当行为的责任,丝毫不能打折扣。[15]
  再者,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履行他的职责。教师想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他需要表现出某些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对他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诸如仁慈、耐心、公正等特殊的专业美德,而且还需要社会所珍视的一般能力和美德。因此,“唯有教师是道德上可信的,道德教育才能取得成功。”[16]总之,教师凭借自身的道德走近专业服务的对象,促成学生亲师信道的结果。
  四、教师凭借道德获得社会声誉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